9月18日,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外排起千米长队,00后大学生张明手持"历史从未走远"的手写标语,与同学自发组织"沉浸式历史课"。这一幕,正是中国年轻人用行动诠释"勿忘国耻"的缩影——国家公祭网数据显示,2024年"九一八"当天线上献花量突破1.2亿次,其中Z世代占比超65%。
![]()
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记忆传承的"Z世代密码"
当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AI讲解员为观众还原历史场景时,弹幕飘过"这盛世如您所愿"的刷屏祝福;在B站《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九一八特别篇中,95后UP主用数字动画重现场景,播放量破亿次。这些创新形式背后,是中国青年对历史记忆的独特解读:
- 数字铭记:微信"历史的声音"小程序收录幸存者证言,用户可生成专属纪念海报
- 游戏化教育:《觉醒年代》主题剧本杀在上海推出"抗战特辑",场场爆满
- 国潮表达:故宫文创推出"山河铭记"系列盲盒,销售额超5000万元
![]()
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历史教育的"破圈行动"
在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历史老师李薇用VR技术让学生"穿越"到1937年的南京街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发的"历史元宇宙"平台,可让用户与历史人物"对话"。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中小学开展抗战主题教育活动超30万场,覆盖学生1.2亿人次。
![]()
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和平发展的"中国答案"
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历史修正主义,中国用事实给出回应:
- 学术反击:南京大学发布《南京大屠杀全史》数字版,收录3.5万份史料
- 外交行动:联合国总部举办"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主题展,76国使节出席
- 科技自强:华为"鸿蒙星河"操作系统内核突破美国技术封锁,用创新诠释"落后就要挨打"的警示
![]()
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四、年轻一代的"强国宣言"
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强国有我"芯片设计大赛吸引5000名学生参与;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00后旗手杨舒予手持"和平鸽"火炬点燃主会场,向世界传递中国青年的和平愿景。这些年轻人用行动证明:历史的种子已长成守护和平的参天大树。
![]()
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互动话题
你认为Z世代该如何传承历史记忆?是通过数字技术创新表达,还是回归传统纪念方式?欢迎留言分享你的"历史传承观"~
(数据: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年接待量超300万人次,其中25岁以下观众占比连续三年增长1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