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小睦 编辑:小睦
公元271年,洛阳一场宴会上,被俘八年的蜀汉后主刘禅面对司马昭的试探,笑嘻嘻说出“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让他被嘲笑了千年。但当代史学家翻阅典籍时发现惊人细节:刘禅说完这话后,司马昭悄悄撤走了监视他的耳目,而刘禅的旧臣却暗中松了口气。这个亡国之君是真糊涂,还是演了一出精彩绝伦的保命大戏?
![]()
宴会上刘禅举杯微笑,司马昭若有所思
263年,邓艾兵临成都,刘禅开城投降。此时他虽已58岁,但距诸葛亮去世已过去29年。这29年里,他独自执掌蜀汉,平衡荆州、东州、益州三大集团,在魏吴夹击下维持了政权稳定。投降时,蜀中官民痛哭失野,唯独刘禅平静地说:“今兵微将寡,民贫国疲,若再战,徒伤百姓。”
![]()
魏蜀吴疆域划分清晰标注
投降决策的真相
《三国志》记载,刘禅召集群臣商议时,主战派谯周提出三不可战:北方已聚大兵、成都无险可守、南中可能生变。其实还有第四点未明说:若拼死抵抗,恐遭屠城之祸。刘禅的投降,实为保护百万蜀民。
“乐不思蜀”的完美表演
司马昭为试探刘禅,先后安排蜀地歌舞、旧臣劝说。刘禅的应对堪称影帝级:先是看得津津有味,被旧臣郤正教导后假装醉酒,重复“不思蜀”时还故意说错几个字。这番表演让司马昭彻底放心。
被忽略的政治遗产
刘禅降魏后,蜀中大族全部得以保全,连关羽后代都继续在曹魏为官。对比东吴亡国时贵族被屠杀的惨状,刘禅的“懦弱”反而成了护身符。
![]()
两人对坐饮酒,各怀心思
经济账算得明白
蜀汉末年国库空虚,为维持北伐已加税至“十取其三”。若继续战争,必然横征暴敛。刘禅选择投降,让百姓避免陷入更深的苦难。
历史被谁改写
《三国志》成书于西晋,自然要贬低亡国之君。但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透露,刘禅每天偷偷祭拜刘备灵位,却从不在人前表露。
诸葛亮的秘密评价
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写道:“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这与他死后刘禅执政29年的表现完全吻合。
![]()
刘禅批阅奏章画像
- 蜀地平稳过渡,未发生大规模动荡。所有降将都得到封赏,连姜维都能继续领兵(后因谋反被杀)。
- 开创了中国古代“禅让-优待”模式,为后世统一提供范本。宋太祖赵匡胤统一时便引用此例,要求不杀降王。
- 在职场竞争中,懂得审时度势、急流勇退,有时比一味逞强更需要智慧。
回到最初的问题:刘禅到底是蠢还是精?或许我们该换个角度思考——在无力回天时,是拼个鱼死网破显得“英勇”,还是保全众人性命更需勇气?
今天当我们面对必败的竞争、无望的感情时,刘禅的“装傻”哲学或许值得借鉴。有时候,放下执念不是认输,而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刘禅时刻”吗?
![]()
现代人思考刘禅智慧
#历史##刘禅真的是人们眼中的“阿斗”吗?#
参考资料:
1. 《三国志·后主传》及裴松之注
2. 《汉晋春秋》辑本
3. 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
4. 李浩《蜀汉政治制度研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