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在巴西贝伦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COP30)上。
由巴西与联合国联合发起的 “气候变化正确信息倡议” 正式通过,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多国率先签署,以集体行动向气候虚假信息 “宣战”。
这场被外媒称为 “真相缔约方会议” 的国际行动,直指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否认人为导致全球变暖的争议言论。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此前曾警告:“虚假信息正在成为气候危机的帮凶,比温室气体排放更隐蔽,危害更深远”。
![]()
气候虚假信息并非新鲜事物,但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助推下,正呈现出传播速度更快、伪装形式更复杂的新特征。
联合国副秘书长梅丽莎・弗莱明在全球南方媒体智库论坛上透露,当前网络平台的算法机制更倾向于放大煽动性内容,导致联合国发布的权威气候数据排序被刻意压低,伪造的科学报告、深度伪造的专家访谈视频却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连资深事实核查人员都难以实时辨别。
位于美国的 “忧思科学家联盟(UCS)” 在 COP30 期间召开的专题发布会中,揭露了虚假信息的三大传播路径。
最主要的就是政客公开否认科学结论,如特朗普在2025年任期内不仅宣称 “全球变暖是谎言”,还签署行政令退出《巴黎协定》,重启阿拉斯加石油开采,关闭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网站,试图通过行政手段抹杀气候变化的科学证据。
还有就是化石能源企业资助伪科学研究,制造 “气候变暖自然形成” 的舆论假象。
最后通过社交媒体算法推送误导性内容,将极端天气归因于 “自然波动”,削弱公众对气候行动的支持。
布朗大学教授蒂蒙斯・罗伯茨在发布会上展示的研究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气候虚假信息传播量较 2020 年增长 300%,其中 60% 与化石能源利益集团存在关联。
“这些虚假信息不再是简单的谣言,而是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内容制造、算法推广到舆论发酵,全方位阻碍气候政策落地”,罗伯茨强调,发展中国家成为重灾区。
![]()
面对虚假信息的严峻挑战,COP30通过的宣言明确了三大核心举措,在保障言论自由的前提下,建立全球气候信息共享平台,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审核发布权威数据。
支持媒体开展气候议题深度报道,为事实核查机构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加强国际合作研发虚假信息识别技术,同时建立科研人员保护机制,防止其因发布真实研究结果遭受打压。
![]()
巴西总统卢拉在开幕式上的表态直指问题核心,“有人说气候变化是谎言,却对亚马逊雨林每年消失的土地视而不见。有人反对减排却忘了巴西东北部因干旱导致的粮食减产已影响 200 万人的生计”。
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席国,巴西不仅牵头签署倡议,还宣布将在2026年前建立南美地区首个气候虚假信息监测中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追踪误导性内容的传播轨迹。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表示,宣言的通过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突破,“只有基于科学共识,才能推动各国落实减排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等国暂未签署该倡议,其官方表态称 “需平衡信息治理与言论自由的边界”,这也反映出全球协同应对的复杂性。
![]()
气候虚假信息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博弈。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 “能源优先” 政策,背后有着美国石油巨头的强力支持,重新开放阿拉斯加国家石油储备区的决定,可为相关企业带来每年超百亿美元的利润。
这种 “经济利益至上” 的逻辑,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共同目标形成尖锐对立。
![]()
部分西方国家担忧,气候信息审查可能被滥用为政治工具,而发展中国家则强调,虚假信息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已超出言论自由的合理边界。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高级气候运动经理凯特・塞尔在 COP30 期间呼吁:“虚假信息导致非洲国家拒绝接受可再生能源技术,太平洋岛国因误导性言论错失气候融资,传播危害人类生存的虚假信息,不应受言论自由的保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