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村谁谁,从来没参与过村里的红白事儿,他爹去世了,没找村里一个人撺忙,做饭、歌舞全部从外面雇来的人,一天就把事儿清了。看人家多省事,还是有钱好。”一邻居羡慕的说道。
![]()
“这和有没有钱没关系,说明他在村里混的不强,没人搭理。既然是这个村里的人,有本事别在村里办丧事儿,别把他爹娘埋在村里,干脆埋在外面吧。啥也不是,说明他没有人情味儿。”我当即反驳道。
其实,人活着,还是要有人情味儿,不管是在外面当官也好,或是在外面打工要饭也罢,终归要落叶归根。年轻时,没有故乡情这个概念,现在交通也方便,说回来就回来。可等上了岁数,故乡情就会越发强烈,想啥时候回来看看,不一定能实现。
我的一个伙计的哥哥,在邻市安家了,距离300公里。平日里,他很少回家,可村里谁家老人去世了,即便是工作再忙,当天赶回来,等出殡那天再回来一趟。至于谁家儿子结婚,女儿出嫁,除非是很特别亲近的人,回来参加婚宴,但只要通知他了,人不到,礼儿到。
他父母去世的早,加之又在外地工作,村里红白事儿完全不需要参与。可他不这样认为,谁家老人去世了,不回来送一程,心里过意不去,毕竟根在这儿,是看着自己长大的。
记得在二十多年前,伙计结婚时,他回来了,第二天下午领着老婆孩子走了。谁曾想,他刚进家门,电话响了。原来,是住一条过道的老奶奶去世了。挂断电话后,他毫不犹豫的开着面包车往家赶。当时,天空正下着鹅毛大雪,媳妇劝他,要不明天坐火车回去,而他执意要立马回家。
300公里,为了自身安全,他走小路,开了7个多小时的车。到了家里,他又忙着不停,啥活儿都干。尤其是在出殡头一天,他到伙房烧火、刷碗。天冷,他提前烧一锅水,让来撺忙的老少爷们能喝上热乎的开水。
在二十多年前,吃饭用的碗筷,不像现在用一次性碗筷。一百多号人吃饭,就得用一百多口碗,等众人吃完饭了,他和几个邻居像刷自家碗筷一样,将碗筷刷的干干净净的,这还不包括拾掇其它的。
有一年,在邻居家的白事儿上,管事的安排他挖坟坑。他二话不说,接下这个活儿,和几个邻居扛着铁锹就去地里了。从挖第一铁,到最后修四面墙,没偷一分钟懒。当然了,老少爷们看着呢,他也不是那种说了不干,偷奸耍滑的人。
每次回来,他从不在老少爷们面前显摆,一直很低调,也从没嘲笑过任何一个人。坦诚的说,他在外面混的很好,村里的乡邻,谁到他所在的城市打工,找到他,或是让他知道了,先请到家里吃顿饭。
那年,隔壁村的一个熟人在他所在的城市打工,因不小心摔了一下,腿骨折了。他得知后,到医院看望,隔三差五让媳妇做好吃的送到医院。后来,熟人要出院回家休养,他开车将人家送回家,又买了些营养品。而这个熟人,只是一个普通庄户人,也没啥能耐。
在他眼里,普通庄户人和有钱有身份的人一视同仁。对于没能耐的人,他不低看,有本事的人,他不高看。正是因为有这股人情味儿,他翻盖老家养老房时,村里老少爷们主动来帮忙,从挖地基到封顶,除买建筑材料花钱外,其余的没花一分钱。三间平房,十来天就完工了,里外墙抹了,院子用砖铺了。用一邻居的话说,“都是举手之劳的活儿,要人家一分钱,那不是在打自己的脸吗?”
然而,有的人却不这样想,认为自个挣了俩钱,觉得很了不起,看不上这个,瞧不起那个,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谁家遇着事儿了,去不去无所谓。对于这样的人,早晚有傻眼的一天。
人活着,还是要有人情味儿,这既是感情,又是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