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中国是全世界第一大制鞋国,现在中国不是了,第一大制鞋国是越南了。不仅在制鞋业,在很多其他“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环节为辅”的产业,像电子制造、纺织服装、轻工、新能源及原材料相关领域都进行了转移。
![]()
产业的转移必然形成工作岗位的减少,国内竞争力的下降,毕竟东南亚人工成本比国内人工成本低很多。在一定方面造成了我国一般制造业停止发展,甚至持续萎缩。同时,我们的新生产又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就出现了:原来是招工难,现在是就业难。
当就业难的时候,收入就不稳定;收入不稳定,消费预期就下降,当期消费就要下降。原来是有工作的人,由于预期收入不稳定,花钱的方式必然发生变化。目前,中央提出首要任务是保就业:如果不解决就业的问题,人民群众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就没有经济的流动性,就无法完成经济循环。
![]()
要有就业,谁去创造就业机会呢?第一推动力应该是政府。政府的推动力,就是政府要加大投资,但是投资要找对投资方向。那么推动发展的钱从哪来呢?政府现在没钱,钱从哪里来?
现在一些国家(像英国、法国)的方式是通过增加税收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种方法让本来就困难的经济雪上加霜。没钱怎么办呢?那就靠发行国债来发展。
![]()
学术界和一些管理界,对发债充满了恐惧,说发债将来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后果。反例就是美国和日本的国债。
但是,咱们假象一下:如果美国这几年不发债,美国现在会怎样?美国不发债,美国这个国家早就已经崩溃了。同样的日本不发债,20 年前就已经崩溃了。美国和日本今天能够过上发达国家的好日子,经济还能正常周转,全依赖于发债。不发债,美国几年前就崩溃了。不发债,一定比现在的问题更严重。你说他现在发债有这样那样的弊病,可是美国如果不发债,那别的弊病就来了,更多的社会问题就会出现。
![]()
那么我国发债,一定会有发债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不发债,眼看着现在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就是发债所带来的问题,比不发债所能带来的问题,以及发债所能解决的问题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
对于发债来说,只要有两个配套措施跟进发展,就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主要的配套就是零利率。如果政府发债的利率只有0.1%,那政府的利息压力就会很小。现在,美国之所以出现各种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就是它的利率太高:利率达到4%甚至5%,2025年10月美国国债达到38万亿,全部按照5%利息计算,仅国债的利息高达1.9万亿(实际低于)。
相反的案例是日本。日本的债务水平是GDP的2.6倍,比美国的债务水平还高一倍,但是,日本却没有利息兑付的压力。因为日本的国债利率接近零,甚至在美国的高压手段下,日本政府依然坚定的维持低利率水平,结果是日本政府国债的压力几乎接近于零。
![]()
其次,任何政府,包括美国、日本、欧洲各国,发行国债从不还本金,都是债滚债,而且永远能发出去。现在有些经济学家说日本、美国的国债发不出,都是一派胡言。美债一定发得出去,美债的发行依然有5倍的认购比例;同样的日本国债都发到 GDP 的 2.6 倍了,每年还在加大发行。美国已经在利用新的经济学规律去操作他们的国民经济,反观我们的从欧美毕业的经济学家还用沿用100年前、50年前的经济学理论来管理我国的经济发展。一边唱衰高国债、高货币发行量,一边又找不到任何解决方案。
高国债和高货币发行量是所有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但是,我们的学术界对高货币发行和高国债恐惧得要命。
![]()
但反过来思考,如果没有高货币发行,变成低货币发行会怎么样呢?结论很明显:就是经济比高货币发行时要差得多。所以,高货币发行并不是经济不好的原因。统计可以看到:所有发达国家和经济形势好的国家,都是高货币发行;所有经济不好的国家和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比如蒙古、南美、非洲等地的国家,都是低货币发行的国家,它们低货币量,根本原因是经济规律决定了低发达国家不可能大量发行会把,而高货币发行会推动经济的高度发展。而且如果不实行高货币发行,国家经济发展会遇到一系列的障碍,国债问题也是一样。
![]()
我们现在处于过渡和转型阶段,我国也应该拿起这个政策武器,大力发行国债。其实,我们已经在2008 年的时候尝试过一次了,那时是面临全球经济危机,在那时候中国能保持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靠的就是中央政府的几万亿国债和地方政府的几十万亿地方债,维持了中国近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就是这个阶段,建设了我们今天的“美丽中国、美丽城市、美丽乡村”,这都与 2008 年开始的三十多万亿的政府债务密切相关。
![]()
如果当时不发行这三十多万亿的政府债务会怎么样?如果不发,今天我们就看不到美丽城市:环城公路没了,高速公路没了,水利改造工程没了,公园没了,旅游景点没了。当这些都没有的时候,就业也就下来了,因为这些建设都是人干出来的,活没了,就业岗位就没了。同时这些创造出来的价值也没有了,经济水平也下降,就业也下降。最后只得到什么呢?只得到了一个货币发行量低的经济学美名:政府发行的债务少了30万亿,就得到了这么一个所谓的好名声。
但是人民群众损失了什么呢?损失了能推动经济发展、创造大量物资财富的动力,这些本可以造出来的东西都不存在了,造这些东西的工人和劳动力都没工作了,只是得到了一个货币发行量低、国债规模小的那些欧美留学回来的经济学家的自诩美名,这个美名真的好吗?难道老百姓失去的东西还少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