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泰集团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山西晋中,是一家以煤炭、焦化、电力、化工为主营业务的大型民营企业。公司于2003年在上交所上市,是全国焦化行业龙头之一,具备煤焦电材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优势。
“敬请期待,让我们顶峰相见!”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李学用曾满怀信心发布的微博预告,如今已随天门山天梯上的意外事故一同“下架”,当初的豪情壮志也悄然落空。
2025年11月12日,奇瑞旗下风云X3L在张家界天门山999级天梯的性能挑战中突发滑落,撞坏护栏的画面迅速传遍全网。
这场本为新车造势的精心策划,最终以企业公开致歉收尾,成为汽车行业近期热议的负面营销案例。
![]()
“特技”营销反成行业笑柄
天门山天梯的“威名”早已通过路虎的成功挑战传遍业界——这条全长近300米、垂直落差150米的999级台阶,既是震撼人心的自然奇观,也因极致的地形条件,成了车企争相展示车辆性能的“网红打卡点”。
奇瑞选择在此为9月刚上市的风云X3L(售价10.99-14.99万元)造势,意图十分明确——希望能复制路虎当年的成功,借助这一极致场景,快速强化新车的越野性能认知。
但现实却与预期截然相反。12日中午,现场的游客了目睹全程,风云X3L在攀爬过程中突然停滞,随后失控下滑并猛烈撞击护栏,事故发生后车辆在原地滞留了长达两小时。
这起意外不仅导致天梯临时封闭,直接影响游客正常通行,更让现场“超越巅峰”的宣传标语显得格外讽刺,彻底沦为外界的笑谈。
网友质疑:“消费者要的是质量可靠的日常座驾,不是会爬楼梯的‘特技车’”,更有声音将其与“始祖鸟炸山营销”相提并论,批评这种将公共景区当作营销秀场的行为,是对公共资源的不当占用。
面对发酵的舆情,11月13日深夜,奇瑞发布致歉声明。声明中将事故原因明确归咎于“测试装置的安全防护绳固定点卸扣意外脱落”,同时强调此次意外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自然环境破坏,并承诺将全力承担天门山场地的修复及赔偿责任。
而相较于奇瑞的致歉,天门山景区的回应则略显轻描淡写,仅向外界表示“天梯已恢复正常开放,相关安全措施已落实”,同时证实此次挑战是景区与企奇瑞合作的商业活动。
![]()
路虎VS奇瑞:同样是爬梯,差距为何这么大?
同样是挑战天门山天梯,2018年路虎揽胜运动版P400e的圆满成功,与此次奇瑞的意外失利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而这种对比背后,正是专业度的差距。
彼时,路虎不仅启用了勒芒赛事的专业车手董荷斌,更搭配了404马力的高性能车型,整个挑战过程专业严谨,最终成为品牌的高光时刻;
反观奇瑞,不仅选用定位10-15万元级的家用SUV作为挑战主角,更在安全保障这一关键环节出现低级失误,直接暴露出活动策划的仓促与细节疏漏。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的分析,点破了奇瑞此次营销的核心动机——无非是“蹭景点热点+制造稀缺性”,试图通过这种非常规场景快速获取流量关注。
但这种急功近利的营销逻辑本身就存在致命缺陷:专业的汽车性能测试,本应在封闭、可控的专业场地内进行,将人流密集的公共景区当作营销秀场,本身就潜藏着对游客安全和公共设施的巨大威胁。
正如人民网评所言,“企业可以挑战技术极限,但绝不能挑战公共利益的‘极限’”,奇瑞这场“花式炫技”的背后,本质上是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在作祟。
![]()
卖得火≠口碑好:车企营销应该回归本质
此次挑战失败之所以引发如此广泛的质疑,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它恰好戳中了奇瑞近年来“高增长光环”与“多问题缠身”的矛盾形象。
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奇瑞营收突破2000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8%,9月更顺利完成港股年内最大规模IPO,董事长尹同跃彼时高调宣称“企业“要追求社会价值的贡献”。但在这些光鲜业绩的背后,却是消费者的大量投诉与企业内部管理的诸多争议。
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奇瑞品牌相关投诉量就已达2899条,车机卡顿黑屏、发动机动力不足、变速箱顿挫异响、车身生锈等质量问题成为投诉重灾区,销售及售后服务方面的投诉也同样突出。
更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内部正深陷入“效率焦虑”:有行业消息称,奇瑞正试点“双班制”以极端压缩研发周期,试图用12个月完成原本需要20个月以上的整车开发流程,而其内部面临的智驾软硬件匹配难、样车交付滞后等核心瓶颈早已显现。
这种矛盾在内部管理细节中进一步放大:一边是董事长尹同跃在内部会议上反思加班文化,承诺“消灭疲劳战术”,向员工表达歉意;另一边,奇瑞国际事业部却被曝要求员工“上班穿正装、清晨跑早操”,未按时晨练便视为迟到,这类规定被网友直呼“奇葩”。
张翔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研发周期的过度压缩与产品质量问题频发存在直接关联:“一辆汽车涉及两三万个零件,是极其复杂的工程产品,为了抢占市场而强行简化研发流程,必然会埋下质量隐患。”
这与奇瑞“质量排名比销量更重要”的公开理念,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反差。
奇瑞的这起事件并非个例。在当前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不少车企为了突围都试图通过“极端场景营销”制造话题、吸引流量,但往往忽视了营销的本质逻辑。
奇瑞的经历,无疑为所有车企敲响了警钟:营销的本质是传递品牌价值,而非制造噱头博取关注。
当“顶峰相见”的口号沦为笑谈,车企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唯有回归质量本质、尊重公共利益,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长久认可,这才是企业最坚实、最可持续的“顶峰”。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