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卓正科普Health Express
(ID:D-HealthExpress)![]()
有很多朋友在后台问小助手,为什么总感觉叨叨账号神出鬼没的,有时候能看到,有时候看不到?
其实这是因为订阅号改变了推荐规则,想要实时看好文,大家一定一定要星标我们,这样你就可以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就看到叨叨啦~
之所以写这篇科普,是因为下图这则提问:
![]()
或许屏幕前的你,也曾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对于“靠吃药度日”的担忧,对于尽快停药的渴望,这般困扰并不少见。
其实,大约1/5的人,这一辈子都会得上一次荨麻疹。其中大约2/3的荨麻疹在6周内能自行缓解,被定义为“急性荨麻疹”。而另外这部分反复发作持续超过6周的,被定义为“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下文简称CU)。
![]()
![]()
咱们先回顾CU的治疗宗旨:使用一种或多种不会造成严重副作用的药物,在疾病持续期间,尽可能减轻或消除症状。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大多数朋友第一次听到或看到时都倍感头大。今天我们结合下面6个常见的问题,来理解CU如何治疗?如何减药/停药?
Q:荨麻疹长期离不开抗组胺药,这种情况是不是很严重?
世界各地的变态反应与皮肤病学专业团体已发布了关于CU的治疗指南和实践规范,无一例外,抗组胺药是一线用药。
但是,抗组胺药虽可缓解组胺引起的风团和瘙痒,却无法改变CU的自然病程。因为大多数情况下,CU都找不到基础病因,最新的研究甚至认为CU不属于过敏性疾病,只是一种暂时性的“皮肤免疫不平衡状态”(请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抵抗力低下”),难以治愈,但可以自愈。
可即便如此,抗组胺药能够在病程期间帮助我们几乎没有症状地工作和生活,也是极好的事情。
Q:长期服用抗组胺药,会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副作用?如何才能减药/停药?
非镇静性的第二代抗组胺药通常是治疗荨麻疹的首选药物,它们基本都是非处方药,如:
(地)氯雷他定
(左)西替利嗪
非索非那定
依巴斯汀
副作用比第一代抗组胺药少,即使长期服用也相对安全。且服用次数也要少一些,通常每天1-2次。
至于是否用药,可根据症状轻重和患者意愿综合考虑。不过,在皮损广泛、瘙痒明显、合并血管性水肿等情况下,建议立即用药。
如果症状控制良好,通常建议3个月后再逐渐减量,一直到最低有效剂量维持,帮助患者度过自然病程。
Q:交替使用几种抗组胺药物,效果会更好吗?
小某书上有帖子建议交替使用几种抗组胺药,如吃一阵西替利嗪,再吃一阵氯雷他定。我的建议是,没必要这么做。
据国际指南,应首选一种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在疗效不佳时优先增加剂量,最大可增加至4倍剂量。如果还不能控制症状,则考虑两种第二代抗组胺药联用。
当症状得到良好控制以后,应该维持现有治疗方案3个月左右,再跟据情况逐渐减量。
Q:有人说“要找到过敏原,回避过敏原比吃抗组胺药好”, 这说法靠谱吗?
作为医生,很理解大家对于长期吃药的抗拒。但很遗憾的是,CU不是过敏性疾病,几乎找不到引起CU的过敏原。
对于出现新发荨麻疹(伴或不伴血管性水肿)的患者,如果其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提示并不存在基础疾病或荨麻疹性血管炎,国际、欧洲及英国的医疗实践准则均声明无需进行实验室检查。
美国的实践准则声明,“可考虑”对此类患者进行有限的评估,主要目的是在1/3将被证实为CU患者中较早发现基础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建议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尿液分析、红细胞沉降率及肝功能检查。
请注意,荨麻疹患者不推荐常规做过敏原检测。
Q:有人建议打“达必妥”“奥马珠”,这些针剂靠谱吗?
“达必妥”是一种针对IL-4和IL-13的单克隆抗体,适应症是特应性皮炎、哮喘和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病,并不适用于CU。
如果患者的症状无法经较高剂量的抗组胺药充分控制,国际性指南推荐加用“奥马珠单抗”是最恰当的下一步干预。该药是一种抗IgE单克隆抗体,因为疗效确切,而且相对于传统免疫抑制剂或抗炎药来说比较安全而成为首选,但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应用。
如果屏幕前的你感觉吃抗组胺药帮不上忙,建议面诊皮肤科或过敏性反应科医生,综合评估抗组胺药剂量及是否需要加用奥马珠单抗。
Q:长期荨麻疹到底要不要忌口?
大多数指南并不支持膳食调整。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不是CU的病因,没有必要进行食物过敏检测。但食物确实可以引起CU症状波动,而且患者自己也可以察觉到这种波动,其原因可能是存在“假性变应原”,比如,某些食物中(许多水果、蔬菜、海鲜及其他食物)天然的芳香化合物,以及加工食品中的人工防腐剂和色素。
据观察,CU已缓解的患者即使完全不忌口,也不会导致荨麻疹复发,这支持“在CU患者中假性变应原的临床意义有限”。所以,只要不存在明确的食物过敏,荨麻疹不需要忌口。
何时能停药,相信看到这里的朋友,心里都有答案了。身为医生,很理解大家对于尽快停药的渴望。只是疾病落在每个个体身上,表现和感受千差万别。
有些朋友认为自己就像药罐里的小怪兽,有些朋友则认为每颗抗组胺药都是自己坚持的证明,不能让荨麻疹阻挡自己好好生活。虽然CU确实让人头疼,但希望大家都在坚持中变得强大。
| 参考文献
[1] J Am Acad Dermatol. 2001;45(3):387.
[2] N Engl J Med. 2002;346(3):175.
[3] Pediatr Dermatol. 2004;21(2):102.
[4]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4;133(5):1270.
[5]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9;123(3):713.
「DrG科学育儿」合作授权转载:育学园是权威母婴专家聚集平台,提供0-6岁权威育儿知识,解决妈妈的健康问题。关注育学园,为了宝宝和妈妈更好的明天!

2025
星标+点赞 我们不失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