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凌家滩文化作为长江下游文明进程的重要节点,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11月14日,“皖美十四五 再启新征程”2025网聚美好安徽网络主题活动南线采访团来到凌家滩遗址博物馆,感受凌家滩文化和文旅研学发展。
![]()
国家“十四五”大遗址保护利用重点项目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是一处距今5800年至52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也是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性遗址,被列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
11月14日,采访团来到凌家滩遗址博物馆。作为凌家滩遗址考古研究成果集中展现的重要平台,凌家滩遗址博物馆是国家“十四五”大遗址保护利用重点项目。博物馆展厅面积约4000平方米,共设1个基本陈列展厅和2个临展厅,其中基本陈列包括总序、鉴往知远、玉耀长河、文明互鉴四部分。
![]()
记者看到,这里集中展出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文物约1100件,包括首尾相连的双面圆雕玉龙,刻有八角星纹的玉鹰,造型生动的玉人,体现宗教礼仪的玉龟、玉版、玉猪,近年来新出土的龙首型玉器和已知史前最大的石钺等,观众将直观地感受到凌家滩遗址之于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及早期发展的重要价值。
数字化技术与传统研学结合,提升学习体验
作为展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窗口,凌家滩遗址博物馆以“玉见文明”为主题构建展陈体系,结合遗址公园的实景考古资源,通过创新展陈与互动体验活化史前文化。
![]()
凌家滩研学科普内容丰富,涵盖多领域知识,从考古学角度讲解遗址发掘流程与方法;从历史学角度梳理史前文明发展脉络,对比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同期文明差异;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凌家滩社会的阶级分化、礼仪制度;从艺术学角度解读玉器的造型、纹饰与制作工艺;从地质学角度介绍玉器原料来源与玉石文化。
![]()
凌家滩研学将 4D电影和VR等数字化技术与传统研学结合,打破时空限制,解决遗址 “不可再生”“无法触摸”的痛点,提升学习体验;凌家滩文创产品围绕玉鹰、玉龙等文物元素与文化符号,精心打造了生活实用、时尚配饰、趣味潮玩、美食体验四大系列,既将史前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场景,又以多元形态兼顾不同群体需求,实现了文化内涵与消费价值的有机统一。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余康生 摄影报道
编辑 汪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