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南坊夜话
提起苏鲁边界的“归属争议”,连云港常被热议,但真正与山东“血脉相连”的,其实是赣榆!这个被划入江苏70余年的县城,从600余年鲁籍史到刻入骨髓的煎饼方言,从港口经济潜力到爆棚的山东认同感,每一个理由都在印证:赣榆与山东的契合度,远超江苏。这篇文章带你看清,为何赣榆才是山东“失散的亲儿子”,回归呼声从未停歇!
一
600年鲁籍铁证:赣榆是临沂“原生血脉”,江苏只是“后来接管者”
行政区划能改,但历史渊源骗不了人。赣榆与山东的绑定,早在明清时期就已定型:
- 明朝至1953年,赣榆长期隶属于山东沂州府(今临沂专区),长达600余年的管辖史中,赣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始终围绕临沂转。史料记载,明清时期赣榆人科举应试、官员任免均归山东管辖,就连民间纠纷上诉,都要远赴临沂府衙,形成了“遇事找临沂”的历史惯性。
- 1953年,为统筹沿海港口发展,国家对苏鲁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赣榆随连云港一同划归江苏。这一调整在当时引发不少讨论——据《赣榆县志》记载,调整初期,不少赣榆老人仍习惯赴临沂赶集、办事,甚至有商户坚持使用山东粮票,足见对鲁南的归属感之深。
对比来看,连云港(原海州)历史上长期属淮安府管辖,与山东的行政关联仅百年左右,而赣榆600余年的鲁籍史,早已将“山东基因”刻进了地域根脉。
二
文化无缝衔接:煎饼、方言、习俗,赣榆与临沂“同款同源”
如果说历史是纽带,那文化就是赣榆与山东最硬的“身份证明”,与连云港形成鲜明反差:
- 饮食铁证:煎饼是“本命粮”,与临沂同宗同源:赣榆人的一天,从一张玉米煎饼开始。街头煎饼摊用的鏊子、摊饼的手法,与临沂如出一辙,薄如蝉翼的煎饼卷上大葱、酱豆、炒鸡蛋,是刻在骨子里的味觉记忆。而连云港市区以米饭、面条为主,煎饼仅在部分乡镇零星可见,甚至有连云港年轻人调侃:“第一次吃赣榆煎饼,不知道怎么卷才不洒出来”。更有意思的是,赣榆的煎饼产业已形成规模,年销售额超5亿元,不少煎饼企业主动对接临沂市场,喊出“临沂煎饼亲兄弟,赣榆味道无差异”的口号。
- 方言密码:80%相似度,临沂人听了直呼“自家人”:赣榆方言属于胶辽官话青州片,与临沂方言的词汇、语调重合度高达80%以上。“俺”“咱”“杠赛来”“甭提了”张口就来,赣榆人与临沂人聊天,无需任何适应期,聊庄稼、聊家常、聊生意,句句投机。但与连云港市区的江淮官话相比,简直是“两种语言”——有赣榆网友分享:“去连云港市区办事,说‘俺想问问’,对方愣了半天,最后用普通话回复,尴尬得不行”。
- 习俗共鸣:婚丧嫁娶、节日礼仪,全是“山东规矩”:赣榆人婚俗讲究“三书六礼”,定亲要送“烟酒糖茶四样礼”,结婚当天新郎要去女方家“接亲”,流程与临沂完全一致;逢年过节,赣榆人会蒸枣山、贴春联、祭祖祈福,就连大年初一“给长辈拜年要磕头”的习俗,也和临沂如出一辙。而连云港市区的婚俗更侧重“彩礼凑双数”“陪嫁要有三金”,节日习俗也多了江南地区的细腻,让赣榆人直呼“不习惯”。
三
经济互补王炸:赣榆回归=临沂+港口,鲁南经济将迎“质的飞跃”
抛开历史文化,单从经济发展来看,赣榆与山东的“互补性”远超江苏,这也是网友呼吁回归的核心原因:
- 临沂缺港口,赣榆有良港:临沂是鲁南经济圈核心城市,2023年GDP达5778.5亿元,商贸物流、制造业实力雄厚,但最大短板是“无出海口”,货物出海需绕行青岛、日照港,物流成本高、周期长。而赣榆拥有江苏北部少有的深水良港——赣榆港区,年吞吐量已突破1亿吨,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重要节点,可直达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若赣榆回归山东,临沂将实现“陆港(临沂国际陆港)+海港(赣榆港)”双港联动,物流成本可降低30%-40%,临沂的小商品、机械设备能直接从赣榆港出海,竞争力大幅提升。
- 赣榆缺平台,山东有政策:作为江苏的“边缘县城”,赣榆的港口优势、海洋经济(梭子蟹、对虾、蓝莓等特色农产品)长期缺乏省级政策倾斜,发展受限。而山东正大力推进“鲁南经济圈一体化”“海洋强省”战略,若赣榆回归,可享受山东对沿海城市的政策扶持,与临沂的商贸物流、日照的临港工业形成产业链互补,打造“鲁南沿海经济带”。有经济学者测算,赣榆若回归山东,未来5年GDP增速可能提升2-3个百分点,成为鲁南新的经济增长极,发展潜力远超目前临沂的核心城区兰山区。
四
民意沸腾:赣榆人“山东认同感”拉满,这些趣事太真实!
行政区划可以划分地域,但划不开赣榆人对山东的情感认同。在知乎、抖音、百度贴吧等平台,“赣榆该划回山东吗”的话题常年热度不减,民意倾向一目了然:
- 某平台投票显示,超70%的赣榆网友支持“划回山东”,有网友留言:“上学时填籍贯,下意识就写山东临沂,被老师纠正才改过来,至今填资料还会犹豫”;
- 赣榆某乡镇集市上,摊主卖煎饼时特意挂出“山东老味道,临沂同款”的招牌,生意比喊“江苏特色”时火爆3倍,摊主直言:“俺们的煎饼本来就是山东味,喊山东招牌,老乡们更认”
- 年轻人相亲时,赣榆姑娘小伙一听对方是临沂人,好感度直接翻倍,有网友调侃:“习俗相同、方言相通,连爱吃的煎饼都一样,过日子肯定省心,比找江苏对象少了很多磨合”;
- 更有趣事:赣榆某村办婚宴,厨师是从临沂请来的,做的辣子鸡、炒合菜全是临沂口味,宾客们吃得赞不绝口,有人说:“这才是咱家乡的味道,比连云港的宴席合胃口多了”。
其实,行政区划的调整关乎国家统筹规划,并非“想划就划”,但赣榆与山东的历史羁绊、文化共鸣、经济互补、民意认同,却真实反映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深刻内涵。600年的鲁籍史、刻在骨子里的煎饼情结、无缝衔接的方言习俗,再加上经济发展的“黄金互补”,让赣榆成为苏鲁边界最特殊的“文化经济共同体”。
你认为赣榆更适合属于山东还是江苏?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原载《铃子随笔》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