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觉得,一个人最牛的本事是会赚钱、有人脉,能在酒局上左右逢源,能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可活到35岁,经历过失业的焦虑、健康的崩塌、人际的内耗后才发现:成年人的世界,真正的本事从不是向外抓取多少,而是在人生低谷时,能一寸一寸把自己从泥潭里拉出来。
![]()
肉身是神殿,别让它荒废。前几年拼事业,我把身体当成了“工具”:熬夜改方案、三餐凑活吃、久坐不运动,总觉得年轻就是资本。直到去年体检,脂肪肝、颈椎突出、免疫力下降的报告摆在面前,加上一次加班后突然晕倒,我才惊醒:身体是一切的底线,没了健康,赚再多钱也只是给医院打工。
![]()
现在的我,每天早起半小时晨跑,晚餐只吃七分饱,睡前放下手机泡脚,周末约朋友爬山。慢慢发现,精力足了,工作效率更高,连心态都变得平和——肉身这座神殿,你用心修缮,它才会为你遮风挡雨。精神在内耗,就去读传记。人这辈子,难免会陷入自我怀疑、焦虑迷茫的内耗里。
![]()
我曾因为一次项目失败,整夜失眠,反复琢磨“是不是我能力不行”,甚至不敢接手新任务。后来朋友推荐我读名人传记,从曾国藩屡败屡战的科考经历,到杨绛先生在动荡岁月里的从容,再到俞敏洪三次高考才考上北大的坚持,我突然明白:那些看似光鲜的人,都曾走过比我更难的路。
![]()
传记就像一面镜子,让你看到别人是如何穿越黑暗的,也让你意识到,自己的这点烦恼根本不值一提。现在每次内耗,我就翻开传记,看着那些伟人在逆境中挣扎、坚持、重生,内心的浮躁自然就沉淀下来了。对事有敬畏,对人有分寸。刚入职场时,我总想着“多帮人、多讨好”。
![]()
结果把自己活得很累:帮同事做不属于自己的工作,加班到深夜;对朋友有求必应,哪怕委屈自己也不敢拒绝。直到一次被同事“甩锅”,被朋友透支信任后,我才懂: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是有分寸,做事要有敬畏心。现在的我,工作上认真负责,但绝不越界;与人相处时,真诚待人,但保留底线。
![]()
该拒绝时果断说“不”,该坚持时绝不妥协,反而赢得了更多尊重——有分寸的善良,才不会被消耗;有敬畏的行事,才不会走弯路。认真去搞钱,然后学冷漠。年轻时觉得“谈钱很俗”,后来才发现,钱是成年人的底气,是应对意外的底气,是选择生活的自由。
![]()
但搞钱要靠真本事,不能走歪门邪道,更不能为了赚钱丢掉原则。我从副业做起,利用下班时间学剪辑、写文案,慢慢积累客源,虽然赚的不是大钱,但足够应对家庭开支,也让我在失业时不至于慌了手脚。同时我也学会了“冷漠”:不参与无关的八卦,不卷入别人的是非,不对陌生人过度热情,把时间和精力留给自己和重要的人。
![]()
这种“冷漠”不是无情,而是成年人的清醒——你的精力有限,要留给值得的人和事。最后,管住你的嘴。这世上很多麻烦,都是“嘴”惹出来的。以前我喜欢吐槽工作、议论别人,总觉得随口说说没关系,直到有一次吐槽被同事传到领导耳朵里,影响了升职;议论朋友的私事被当场撞见,闹得很尴尬。
![]()
后来我学会了管住嘴:不说伤人的话,不搬弄是非,不随意承诺,不抱怨生活。遇到不满时,先沉默三分钟;想说别人闲话时,提醒自己“与我无关”。慢慢发现,少了口舌之争,人际关系更和谐,自己的心态也更平和——管住嘴,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智慧。
![]()
回头看,这几年我没有赚到大钱,也没有变得多么厉害,但我不再焦虑迷茫,不再内耗自我,身体越来越健康,心态越来越从容。原来,一个人最大的本事,真的不是赚钱多少,而是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安抚好自己的情绪,守好自己的底线,一寸一寸地救自己于水火。
![]()
往后余生,愿我们都能修炼这份本事:不向外求,向内安,把自己活成最坚实的依靠,在漫长岁月里,稳稳地幸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