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11月15日清晨7时,深圳湾体育中心上空的发令枪响划破碧海蓝天,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田径(马拉松)比赛正式开跑。作为全运会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赛事,42.195公里的赛道以深圳湾大桥为纽带,串联深圳南山区与香港元朗区,69名顶尖选手在“一线连双城”的独特场景中展开速度角逐,创新的赛道设计、“无感通关”机制与激动人心的赛况共同书写了大湾区体育融合的新篇章。
双城赛道:串联动景地标 奔跑中赏双城风光
本次赛事采用“起终同源、双城穿梭”的闭环布局,起点与终点均设于深圳湾体育中心旁海德三道。其中深圳段约20.354公里,沿“沙河西路-望海路”贯穿南山区,串联深圳湾口岸、深圳湾公园、人才公园、大沙河生态长廊、科技园等标志性区域,城市繁华与生态美景无缝衔接;香港段约21.841公里聚焦元朗区,选手经深圳湾大桥入境后,沿港深西部公路驰骋,途经香港米铺自然保护区等自然生态区,形成“一湾五区”的独特路跑场景。
赛道规划兼顾竞技性与观赏性,不仅通过优化设计将折返点减至2处、精简密集路口至37个,避开立交桥与居民区,更让选手在奔跑中饱览双重风光——深圳湾公园段可远眺海景与迁徙候鸟,大沙河生态长廊段尽览绿植环绕的生态画卷,深圳湾大桥上则能望见深圳“春笋”大厦与香港天际线遥相呼应的震撼景致。“跑过海的那段瞄了一眼,很美”,赛后选手们纷纷感慨这份独特的赛道体验。为保障赛事安全,深圳湾口岸内专门规划了赛事通道,设置清晰指引标志,确保选手通行顺畅。
无感通关:科技赋能“零延时” 跑着穿越双城
针对跨境赛事的核心痛点,本次赛事首创“前置查验+生物识别+芯片定位+闭环管理”模式,彻底打破传统通关壁垒。清晨5点左右,参赛选手便有序通过起点的“前置查验区”,完成人脸识别、手环佩戴与边防检查手续,无需在比赛中途停留核验。赛事专用手环内置跨境流量卡,整合RFID定位、人脸识别与计时计分功能,形成三重核验防控机制,确保人员轨迹全程可溯。
开赛10分钟后,首批选手抵达深圳湾口岸跨境区域,沿线部署的智能化查验设备自动完成身份比对,选手们无需停步刷证,一口气跑过深圳湾大桥,实现“跑着通关”的无感体验,真正达成“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无障碍”的跨境保障目标。赛事期间,深圳湾口岸实行临时封关管理,暂停常规旅检、货检业务,仅允许赛事相关车辆通行,同时通过无人机巡查、四足机器人巡逻等科技手段辅助监管,观众在口岸外围热情观赛,为选手呐喊助威。
巅峰对决:名将云集创佳绩 赛道见证荣耀时刻
本次赛事名将云集,全国男子马拉松纪录保持者何杰、杭州亚运会季军杨绍辉、第十四届全运会女子马拉松冠军张德顺等顶尖跑者悉数登场,23支队伍的69名选手展开激烈角逐。男子组比赛率先进行,深圳湾大桥上的横风与部分坡道成为选手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前35公里领先集团始终紧咬不放,何杰、丰配友、吴向东等10名选手组成的第一集团未拉开明显差距。
宁夏队选手何杰在35公里处突然提速突围,独自领跑赛场,40公里计时点已领先第二名12秒,最终以2小时12分07秒的优异成绩冲线,成功摘金并完成“亚运+全运+全国纪录”大满贯成就。云南队选手高鹏以2小时12分14秒的赛季最佳成绩斩获银牌,安徽队选手吴向东紧随其后,以2小时12分33秒获得铜牌。冲线瞬间,何杰高举双臂呐喊庆祝,现场观众的欢呼声浪险些盖过海风呼啸。
本次赛事的赛道设计、通关创新与精彩赛况,不仅为大型跨境体育赛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深港两地在赛事组织、口岸保障、科技应用等方面的密切协作,让全运会首次跨境马拉松实现了竞技性、安全性与体验感的完美统一,为体育赛事赋能区域协同发展写下了精彩注脚一页。
原标题:《全运首个跨境马拉松深港赛道串联双城,跑者们如何“跑着通关”?》
栏目主编:陈华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龚洁芸
题图来源:新华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