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古人吃什么蔬菜

0
分享至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古人吃什么蔬菜》。您可能不知道,在古代,即使您贵为秦皇汉武,你也吃不上什么好东西,蔬菜的顶配就是大萝卜。别看唐明皇的妃子杨贵妃她吃荔枝是一绝,但是她如果有一天需要斋戒吃点素,能吃到的最好的蔬菜可能也就是白菜了。所以古人的餐盘可能跟我们想象的并不一样,那古人到底能吃上哪些素菜呢?接下来我跟大家掰扯掰扯。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那我们先从《诗经》找找线索,看看先秦的人吃哪些蔬菜。

选两句诗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诗句:一句是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一句是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首先看一下参差荇菜的荇菜是什么?这个东西其实很常见,它就是我们池塘里的浮萍,如果你们家里附近有公园,夏天可以去看一看,这东西现在应该没人吃了,顶多泡泡水喝,但是在先秦它就是主流的蔬菜。


再看另一句: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葑是什么呢?这东西学名叫蔓菁。这个说起来很好听,在我们东北把这个东西叫芥菜疙瘩,是用来腌咸菜吃的,在今天来说是个很不值钱的东西。

说到这个我还有个小知识跟大家分享下,在我们老家据说是如果招待客人上了这个菜就意味着送客的意思,一直以来我认为可能是因为太便宜了,不重视对方,所以有送客的意思,后来才知道,这东西有一个俄语音译名叫布留克,谐音是“不留客”,那用它招待客人自然就是想送客了。当然,现在可能没这种习俗了,但依然能看出来这种先秦的主流蔬菜在今天几乎是没多少人吃了。


说完了葑再说说菲。采葑采菲的菲是什么东西呢?这个东西更常见,它就是大萝卜。所以我前面说你贵为秦皇汉武,可能也就吃点大萝卜,吃不上什么好东西。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时间到了汉代,汉代比以前就有了一些的进步和发展。

汉代主要流行的蔬菜被称为五菜,这五菜分别是葵、韭、藿、薤(xiè)、葱。葵是冬苋菜,韭就是韭菜,藿是大豆,薤是薤白,葱就是大葱、小葱。这个是汉代主要流行的五种蔬菜。


这五种蔬菜里边最流行的是哪一个呢?是葵,葵也就是冬苋菜,在《十五从军征》记载说:“采葵持作羹”,也就是说大家把冬苋菜采过来之后剁一剁煮成羹来吃,吃法还是很原始的。

除了葵之外,还有哪个才比较受欢迎呢?那就是韭菜。提到韭菜我就给大家多延伸一点,我们知道有一个成语叫早韭晚菘。是什么意思?如果您去查字典会告诉您这个成语指的是初春的韭菜和秋末的菘菜。泛指应时的蔬菜的这么一个意思,那它的本意是什么?据说呀是南齐的统治者有一天询问南齐的诗人叫周颙[yóng],说在你心里什么样的蔬菜是最好吃的?


周颙想一想说:“要说这个世界上最好吃的蔬菜只有两种,一种是春初的早韭,一种是秋末的晚菘”。所以你看到在南齐人贵族和文人的眼里,最好吃的无非也就是韭菜,一个就是菘菜。有的人说:唉呦,我馋虫都被你勾出来了,菘到底是什么菜?我要是我没吃过今晚回去就得尝尝!菘到底是什么菜呢?别急,因为菘我们经常能吃到,是什么呢?白菜。

是不是没想到,一个白菜我吹这么半天。但是这里要说明一下,古人吃的白菜是小白菜,我们现在主要吃的白菜是大白菜,大白菜是在明清之际经过改良杂交之后最终形成的一个品种,所以说明清以前的古人没有吃过大白菜,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杨贵妃想吃点蔬菜顶配也就是白菜的一个原因了。

有的朋友说了:搞了半天,我们原产的蔬菜这么少,那看来我们现在吃的大部分蔬菜都是来自于外国的了?没错,基本可以这么说,举几个例子,比如说黄瓜是来自于伊朗,所以黄瓜又叫胡瓜,菠菜是来自于伊朗,茄子是来自于印度,您看,这些可都是今天日常不能再日常的蔬菜了,但是却都不是我们本土的品种。

我们小时候学历史,一提到与对外交流,好像都想到的是稀奇珍宝,经济上的提升,但其实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我们菜盘子的丰富也是得益于这种对外交流。比如汉代比先秦蔬菜的丰富,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丝绸之路的打通。

当然,虽然丝绸之路开通后丰富了我们的食谱,但在今天人眼中依然是很贫乏的,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国的蔬菜就变得比较丰富了?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唐朝。


唐朝是一个万国来朝的朝代,对外的交流十分的频繁,这样也就把很多的食物带到了我们国家,比如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莴笋、大蒜等等。那您说这些种类太多了,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从名字就能判断是唐代传过来的呢?还真有,我们会发现唐代传进来的有些蔬菜它前面带胡字,比如说我们前面说的胡瓜,也就是黄瓜,胡蒜也就是大蒜,还有胡萝卜等,这种名字基本就可以判断是唐朝传过来的,为什么呢?

因为那个时候唐朝习惯把国外叫做胡地,所以把传过来的菜加上了胡字。

当然,虽然这时候的餐盘已经很丰富了,但我们的蔬菜丰富过程并没有结束。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明代的时期,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他们探索了美洲,除了掠夺了美洲一些资源外,也把美洲的食物带了出来,传入了我们国家。


具体有哪些呢?举几个有几个比较有名的例子。分别是土豆、番薯、番茄、番瓜、辣椒。番瓜就是南瓜。

大家看没看到这里边有一个规律,就是很多食物都在番,没错,在明代传入我国的食物前面多带番字,那个时候我们国家习惯把国外叫做番邦外国,所以也给这些食物留下了时代的印记。

有的人说了:既然从国外传入了这么多的食物,那哪种外来的农作物对我国的影响是最大的?这个问题问得非常的有意思,那是哪种食物对我国的历史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呢?那必然是明清之际传来的玉米和番薯。为什么呢?

因为在康乾盛世期间人口的繁育速度特别的快,人口压力就凸显出来了,但是这个地就这么多,粮食就这么多,没有足够的粮食可以去养活这些人,这些人就得饿死。恰巧这个时候玉米和番薯的这种高产作物的传入我国,给我国人民续了一个命。


玉米和番薯有很多的好处,比如说它的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在贫瘠山丘和丘陵都可以种,还不跟原来的主食比如稻子麦子抢地方,而且这个东西它可以做主食,所以说这些东西真正的救了中国人的命,可以说我们现在很多人能坐在这,靠的就是这些今天一点也不起眼的食物。

当时的统治者看到这个东西这么好,所以赶紧鼓励民众开垦荒地去种植这两种作物,而且还制定了很多的优惠政策,比如说免税之类的鼓励大家去种植。


随着乾隆时期推广了玉米和番薯的种植,也让中国因此而发生了巨变。

什么巨变?那就是人口爆炸式的增长,这个时期达到了我国农耕文明的人口顶峰,多少人呢?大概是4亿,根据香港科技大学历史学教授龚启圣先生的统计:“从1776年到1910年间,中国14.12%的人口增长是由玉米所致。而从16世纪到20世纪初,中国的粮食增量的55%是来自于玉米、番薯和土豆。”


正是因为这样的功绩,让我觉得这几样食物是对我国历史影响最大的农作物,甚至堪比灵丹妙药的作用。

有的人说了:听完这些我好像也就是知道了一点古代生活的一点小知识,好像没什么大作用,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是通过蔬菜衍生出来的呢?还真有,给大家出一道题: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这本书是什么年代的事儿?有的人说了这本书它有很强的隐喻,没有进行一定的交代时间的背景。是这样,但是我们可以根据里边的细枝末节去进行判断,怎么判断呢?直接告诉答案。


这部书大概的时间段是明代。因为它里边第二回写过这么一个细节,说“林平之大怒,便要将玉米棒子摔出。”根据我国文献的记载,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是广西,时间是1531年。传到福建,自然是在1531年之后,这个时期已经进入了明朝,所以根据这一个小细节,我们就能看出这本书大体时间,当然我知道要判断一个故事的时间段是需要很多证据进行佐证的,但是无论是谁都要吃饭,通过食物种类来进行判断,难道不是更加让人信服的证据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廖元赫成成都本土历史首位世界冠军 千年棋城底蕴爆发近期连夺世冠

廖元赫成成都本土历史首位世界冠军 千年棋城底蕴爆发近期连夺世冠

劲爆体坛
2025-11-17 16:50:10
巴媒:内马尔父亲的公司以大约1800万美元收购“贝利”品牌

巴媒:内马尔父亲的公司以大约1800万美元收购“贝利”品牌

懂球帝
2025-11-17 16:24:49
难怪高市搞事,原来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错误就是:总习惯性低估日本

难怪高市搞事,原来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错误就是:总习惯性低估日本

近史博览
2025-11-15 17:57:41
果然不出中国所料:美国驻日大使发声,非常激动地“感谢中国”

果然不出中国所料:美国驻日大使发声,非常激动地“感谢中国”

百态人间
2025-11-17 16:40:16
男士的发型为何如此一致?两边理得非短几乎可见头皮

男士的发型为何如此一致?两边理得非短几乎可见头皮

品川知道
2025-11-15 16:10:11
梁小静锁骨断裂今天早上做手术 完全康复需要三个月到半年

梁小静锁骨断裂今天早上做手术 完全康复需要三个月到半年

劲爆体坛
2025-11-17 08:18:09
马英九参观南京总统府,在蒋介石办公室,发现了这个秘密

马英九参观南京总统府,在蒋介石办公室,发现了这个秘密

梦知谈
2025-11-16 11:19:38
1.1亿美元成本,《猎杀游戏》票房大扑街,派拉蒙亏到怀疑人生

1.1亿美元成本,《猎杀游戏》票房大扑街,派拉蒙亏到怀疑人生

电影票房预告片
2025-11-17 16:36:04
走了杨政来了曹芳!同曦签约34岁网红,球迷:真把CBA当儿戏?

走了杨政来了曹芳!同曦签约34岁网红,球迷:真把CBA当儿戏?

弄月公子
2025-11-17 10:55:00
高市想拉G7重演八国侵华?历史进入关键时刻,中方打出明牌示威

高市想拉G7重演八国侵华?历史进入关键时刻,中方打出明牌示威

面包夹知识
2025-11-17 17:08:55
高市收辞职通牒,官宅已被围,一个时代或结束,中方向钓鱼岛派人

高市收辞职通牒,官宅已被围,一个时代或结束,中方向钓鱼岛派人

时时有聊
2025-11-16 16:12:42
爆发式增长!飙涨超3000%!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已跃居世界第一

爆发式增长!飙涨超3000%!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已跃居世界第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6 23:59:16
74师本可自救,连参谋都劝张灵甫不要利令智昏,却因太贪无力回天

74师本可自救,连参谋都劝张灵甫不要利令智昏,却因太贪无力回天

抽象派大师
2025-11-17 13:57:45
台湾问题即将突破临界点?两大迹象表明,大陆可能要准备出手了

台湾问题即将突破临界点?两大迹象表明,大陆可能要准备出手了

我心纵横天地间
2025-11-16 14:03:02
全运会女排半决赛结果,半决赛对阵预测

全运会女排半决赛结果,半决赛对阵预测

慢歌轻步谣
2025-11-17 10:25:40
国际刑事法院爆出丑闻,被杜特尔特抓住了把柄,终于扳回了一局!

国际刑事法院爆出丑闻,被杜特尔特抓住了把柄,终于扳回了一局!

万国明信片
2025-11-17 14:41:42
高市早苗“老底”大揭秘:原来她毕业于这所大学,相当于国内的985,能力不容小觑!

高市早苗“老底”大揭秘:原来她毕业于这所大学,相当于国内的985,能力不容小觑!

高教网
2025-11-16 10:11:13
李连杰的事,越来越玄乎了

李连杰的事,越来越玄乎了

听风听你
2025-11-15 00:00:50
狗咬人风波再升级!申倩才是高手,一个决定让9人闯宅者血本无归

狗咬人风波再升级!申倩才是高手,一个决定让9人闯宅者血本无归

原广工业
2025-11-17 08:49:10
蒋介石临终遗言,道出自己不放张学良的原因,宋美龄听后潸然泪下

蒋介石临终遗言,道出自己不放张学良的原因,宋美龄听后潸然泪下

花仙历史说
2025-11-17 05:30:20
2025-11-17 18:47:00
宝哥精彩赛事
宝哥精彩赛事
感谢有你
373文章数 688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这雪景,太美了!

头条要闻

媒体:日本着急派高官来华背后 中方回应有两罕见用词

头条要闻

媒体:日本着急派高官来华背后 中方回应有两罕见用词

体育要闻

当家球星受伤后,球迷乐翻了天?

娱乐要闻

金鸡奖是“照妖镜”,揭露人情冷暖?

财经要闻

疯狂的"吸金村":村民大肆盗采地下水

科技要闻

有了通义和夸克,阿里为何再推千问App?

汽车要闻

新增CDC后变化大吗? 试驾特斯拉model Y L

态度原创

亲子
家居
艺术
教育
时尚

亲子要闻

银耳无真死对头!孩子吃银耳避坑指南,润燥养脾搭配让娃吃饭香

家居要闻

回廊通道 强化空间秩序

艺术要闻

这雪景,太美了!

教育要闻

“行走的50万!”老师讲抗战被家长举报:我女儿可是中日混血!

秋天怎么穿出时尚感?适当露肤、不死板老气,高级又有回头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