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持续三个月的劳资博弈终于画上句号。美国中西部3200名波音机械师,在四次拒绝公司协议后,于周四投票通过新合同,结束了自8月4日起的罢工行动。
这些负责制造战斗机、舰载无人机等关键军工产品的工人,用坚守换来了五年期合同里24%的薪资涨幅和6000美元签约奖金。周日,他们就将重返密苏里州和伊利诺伊州的工厂。
博弈升级:四次拒签后,工会反制破僵局
![]()
这场罢工并非突然爆发,而是双方长期拉锯的结果。最初,波音抛出的方案是合同期内涨薪20%、签约奖金5000美元,直接被工人否决。
波音随后调整策略,维持薪资涨幅不变,但取消了限制加班的排班规定,试图以此让步换取认可,没想到再次遭到拒绝。
8月4日,罢工正式启动,可即便如此,工人们又陆续否决了波音提出的另外两份提案。
四次拒绝让谈判陷入停滞,工会决定打破常规。他们自行拟定了一份四年期合同,先获得会员全票通过,再提交给波音供其考量。
这种颠覆传统谈判模式的反制手段,虽一度因波音的拒绝陷入死局,却也让工会掌握了更多主动权。工会明确传递出“我们有共识,就等你回应”的信号,为后续突破埋下伏笔。
国际机械师和航空航天工人协会在协议达成后表示,为会员争取到的成果值得自豪,现在已准备好重返岗位制造全球最先进的军用飞机。
关键推手:国会施压,点破工人核心价值
![]()
谈判僵局的打破,离不开外部力量的关键推动。在双方陷入胶着时,国会劳工核心小组直接致信波音首席执行官凯利·奥特伯格,敦促公司重回谈判桌。
信中的内容直击要害:“波音防务部门的工人制造的装备,是美国政府及军人依赖的关键物资。他们对公司成功至关重要,理应获得公平合同。”
这番话点出了这些工人的不可替代性。他们所在的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圣查尔斯以及伊利诺伊州马斯库塔工厂
承担着战斗机、武器系统和美国海军首款舰载无人机的制造任务,这些产品直接关系到美军装备体系的供给。
此前波音一直以“工人诉求超出中西部生活成本水平”为由压低条件,国会的介入让波音不得不重新评估工人的价值。毕竟,军工生产的中断不仅影响公司营收,更可能触及国家防务利益。
事实上,波音防务、太空与安全部门的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三分之一以上,这部分业务的停摆,对正试图恢复财务稳定的波音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波音困局:罢工叠加安全危机,营收承压引担忧
此次罢工虽规模小于去年3.3万名商用客机制造工人的罢工,却给波音带来了更复杂的压力。因为当下的波音,正处于安全危机和经营困境的双重夹击之中。
![]()
去年的罢工让波音华盛顿州工厂停工逾七周,而当时公司已因安全问题焦头烂额。2024年1月,阿拉斯加航空公司一架737MAX客机的舱门插件在空中脱落
引发全球对该机型安全性的再次质疑,波音也因此面临多项联邦调查。
这并非737MAX首次爆发安全问题。2018年10月,印度尼西亚狮子航空公司一架737MAX8客机坠毁;
2019年3月,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同型号客机再次坠毁。不到五个月的两起空难,造成346人遇难,该机型随后在全球停飞近20个月。
安全事故的连锁反应,让波音的品牌形象和经营状况一落千丈。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全年净亏损约118亿美元,其中就包括因737MAX空难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协议支付的4.45亿美元费用。
更严峻的是,2025年3月有消息称,波音正寻求撤回此前就两起空难达成的认罪协议,希望新一届政府能减轻处罚。
而9月的报道显示,波音已开始研发新窄体飞机,试图替代争议不断的737MAX系列。
在这样的背景下,防务部门的罢工无疑让波音的复苏计划再受冲击。军用装备生产的停滞,不仅影响对军方的交付进度,更直接拉低了占比三分之一的防务部门营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