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底,荷兰政府突然宣布接管中国控股的半导体企业安世半导体,这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安世半导体原本在荷兰安安稳稳地运营了几年,却因为荷兰政府所谓的“国家安全”,被当成了政治棋盘上的牺牲品。
这事一出来,不仅让中荷关系变得紧张,也让欧洲汽车行业一度陷入“缺芯”的焦虑。
![]()
但当地时间11月13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在媒体采访中,态度反而更强硬了。他说,即便事后来看,要是再让他选一遍,他还是会作出同样的决定。话说得挺硬气,可现实真能如他所愿吗?
“国家安全”成了挡箭牌,荷兰动手安世半导体背后水有多深?
9月底,荷兰政府突然出手,对安世半导体的荷兰业务进行强制接管。荷兰方面声称,是为了所谓的“国家安全”,但问题在于,这些指控始终没有拿出明确证据。
安世半导体是中国闻泰科技旗下的企业,几年前通过合法收购进入欧洲市场。不仅业务稳定,还做出了不少本地投资承诺。
![]()
按照企业规划,安世在德国还有扩产计划,准备增设岗位扩充产能。而这些计划在荷兰政府一纸命令下全被叫停。
企业方面明确否认了所谓“转移技术”的说法,认为这完全是基于误解甚至是政治揣测。
面对外界质疑,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不仅不退,反而还说这是为了保护欧洲的技术安全。
![]()
当地时间11月13日,他在接受《卫报》采访时甚至表示,这件事如果重来一次,他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但仔细想想,一个国家用“安全”来处理一个正常运营的外企,结果却让自己产业受伤,这到底是保护,还是破坏?
“国家安全”这顶帽子现在被频繁使用,但它的边界在哪,谁说了算,是一个值得追问的问题。荷兰这次的做法,明显不是出于市场规律的考量,而是政治优先,这也正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
芯片一动,汽车就“中枪”,荷兰的决策让谁付了代价?
荷兰政府的这一决定,留下的后果却是整个欧洲供应链都感受到了震动。
安世半导体是很多欧洲车企稳定的芯片供应方,突然被接管,自然会打乱原有的供货节奏。尤其是在芯片这种高度依赖全球合作的行业里,一家企业的运转被打断,很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
事实上,接管发生后不久,欧洲多个汽车品牌的生产就出现了波动。虽然没有全面停工,但生产线压缩、计划调整的情况都真实存在。
![]()
企业面对市场的压力,当然会感受到这个决策的影响。而这背后的原因,是荷兰政府的政治干预。
荷兰方面始终嘴硬,但问题是,安世并不是一家只在中国运营的企业,它本身就在欧洲深耕多年,工厂在德国、团队在欧洲,客户也主要服务欧洲车厂。
把这样一个已经本地化程度很高的企业贴上“风险标签”,逻辑上就很难站得住脚。
![]()
荷兰的做法,其实是把一种不确定性的信号传递给了整个欧洲产业界,也传递给了全球的投资者,在荷兰,哪怕是合法经营的企业,也可能在某天因为“安全”两个字被荷兰政府强行接管。
这种不确定性,才是真正让人担心的地方。
欧洲的芯片产业本就不强,很多核心环节还依赖外部供给。一边高喊要“自主”,一边又切断自己少有的稳定供应,这种操作方式让人怀疑,荷兰到底是在为欧洲争取独立,还是在自毁长城?
![]()
荷兰“表演型”政治的现实落差
卡雷曼斯在媒体面前态度很明确,说自己“不后悔”,但又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的复杂性。
因为在他说这番话的当天又表示,准备组织代表团前往中国,希望解决安世半导体的事件。这种“嘴硬腿软”的做法,背后的矛盾很明显。
一方面,荷兰政府不愿意在政治上表现出让步。另一方面,它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经济上的回旋空间并不大。
![]()
安世对芯片供应链、对欧洲制造业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如果芯片问题持续发酵,不仅是荷兰,整个欧洲的产业都会受到牵连。
中方的反应则显得更克制,11月13日下午,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也强调希望荷兰方面展现出真诚的意愿。
与此同时,中方也保障了企业的正常运行和芯片的稳定供应。这种处理方式,既维护了自身利益,也没有激化矛盾。
![]()
荷兰政府这种一边做决定、一边找台阶的操作,反映出它在中美博弈中的尴尬角色。
既不愿意与美国拉开距离,又必须要面对中国在供应链中的现实地位。这种策略,很难长期维持。尤其是在全球经济越来越互联的背景下,单边行动带来的风险,最终还是会回到自己的头上。
卡雷曼斯说自己“不后悔”,但从政策执行到后续的外交协调,荷兰政府其实已经在“补救”。
舆论、市场都在看,荷兰这场“抢芯”到底图了什么?
从事件发展到现在,荷兰政府的决定已经引发了多个层面的反应。企业界感受到了不安,媒体界提出了质疑,国际上也出现了不少批评声音。
![]()
欧洲内部有声音指出,荷兰政府这次是“用国家安全掩盖经济干预”,而国际投资者也开始重新评估在欧洲运营的风险。
这场风波的核心,其实是政治决策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边界。一个国家可以制定规则保护自身利益,但当规则变得随意或者模糊,投资信心就会被削弱。这对一个依赖开放市场的欧洲来说,是个不容忽视的警告。
而从更大的格局看,这也是一次关于“脱钩”政策的现实检验。
荷兰试图用行动来“警示”欧洲减少对华依赖,但结果却是欧洲产业链的脆弱性暴露得更明显。原本是想通过强硬姿态实现安全,结果却让不安全的感觉加剧了。
![]()
对于欧洲来说,这次事件也许会成为一个转折点。真正的安全,不是靠切断合作获得的,而是通过稳定合作关系和自身能力提升实现的。
中荷关系或许还能修复,但信任一旦出现裂痕,就很难无痕复原。
而这场荷兰引起的风波风波,无论荷兰政府最终如何解释,已经成为一个被记住的分水岭。
参考信息: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荷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就安世半导体问题表态答记者问——华尔街见闻2025-11-14 21:41
荷兰经济大臣:高级代表团将赴华,寻求解决安世半导体问题——京报网2025-11-14 09:0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