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经济数据重磅出炉,几乎延续了前几期文章的判断,但这期,我会尽可能找出真正的“缺点”,以及告诉大家普通人该从中看懂哪五大趋势。
第一个趋势,钱到底去哪了?
我们知道过去社会上的钱基本都在大基建和房地产。但从今年开始,尤其是10月份的数据表明,基本都被引进了:
“新质生产力”。
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了14.7%,而高科技产业投资却出现爆发趋势。比如信息服务业的投资高达32.7%,而航空航天器以及设备制造业高达19.7%。
规上工业增加值也证明了这点。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最突出,增加值高达8.0% 和 7.2%,远超整体工业增速。
其中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这些 “高精尖” 产品产量,同比涨幅更是高达 17.9%-30.8%。
这意味着工厂里的高端制造越来越吃香,传统工业正在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新兴产业正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核心力量。真正的实现了实业兴国,科技兴国。
第二个是趋势是“通缩结束“。
这个我之前文章讲过,工业生产者价格PPI的降幅在加速收窄,说明企业正在缓解成本压力、改善利润预期。
与此同时,CPI同比上涨了0.2%,彻底结束下跌态势,而核心CPI已经连续6个月增长,说白了,就是老百姓更愿意消费了。
不过消费也出现了分化趋势,比如乡村消费增速大于城市。
主要原因是,城市居民因房价下跌,资产受损,消费承压,乡镇居民则不同,赚了钱就可以提升生活品质,现在物流和电商非常发达,任何东西都可以买得到。
而且乡村还存在消费升级滞后效应,开始发力购买家电和数码产品,这种“补涨”需求让乡村消费品类快速上涨。
当然整体消费的大头,是粮油食品等生活消费,高达9.1%的高增长,之后就是通讯器材和文化办公用品,达到10-23%的增速。
今年国民进入了新一轮换手机热潮,尤其10月份,各大新机上线,激发了消费潜力。
其次是文体休闲和交通出行在快速增长,也就是说,人们不再只盯着购买实物,而是花钱享受服务,尤其在旅游层面。
现在中老年人,只要有时间都想出去转转,再挤也没事,能体验更多的地域、美食、文化差异,也是对人生经历的补足,这种观念形成以后,旅游会出现长期的热潮。
第三个趋势是“国企全体出动,顶大梁”。
10 月国有控股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7%,而私营企业仅增长 2.1%,国企增速是民企的 3 倍多。
并不是“国进民退”,而是处于经济复苏阶段,需要国家力量,把大梁顶起来。
国企基本都集中在能源、电力、热力、交通等关键基础领域,还承担着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基础设施投资任务,这些领域是整个经济运转的“刚需底盘”。
电力建设、航空商业化、核建等,未来国企会有更广阔的发力点,拉动整体经济上行,投资者可以多加关注。
未来国企和民营企业,会出现业务划分。比如国企更专注于宏观建设,民生托底,通过国债把大量的资金疏解到民生领域。
而民营企业,则更专注于科技制造、进出口贸易、社会居民服务等等,比如1-10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高达7.2%,占进出口总额的 57%,仍是外贸领域的主力军。
国民营企业,在领域属性和任务定位导致的阶段性差异,两者共同支撑着经济平稳运行,这是最合理的结构。
第四个趋势,外需主导,含“科”量大涨。
尽管 10 月单月进出口总额仅微增 0.1%,但1-10 月累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3.6%,整体贸易韧性还可以。
更重要的是贸易结构越来越合理,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 7.2%,占进出口总额的 57%,成为外贸主力军;机电产品出口增长 8.7%,占出口总额的 60.7%,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越来越高。
此外,对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的进出口增长 5.9%,这意味着我国外贸朋友圈越来越广,不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抗风险能力更强。
最大的亮点,我认为还是产品力升级了。
比如义乌,过去都在卖最传统的小商品,但今年最大的改变是全部升级智能化。
比如玩偶,之前都是很普通的毛绒玩具,而现在,内含纯国产的语音大模型和情绪识别功能后,成了国外小朋友的情感伴侣。
一枚看似普通的戒指,实际兼具手表的全部功能,还能实时采集监测健康数据,收获了大量海外订单。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节日用品、玩偶、动物造型玩具超过500亿元,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少智能国货潮品成为海外爆款。
所以义乌智能化出海,又成了新一轮的消费增长力,创造了新的创富热潮。
第五个趋势,就业率触底。
10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1%,较 9 月下降 0.1 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呈现下降态势。
其中大城市的就业市场更稳定一些。30-59岁的劳动力是目前的核心就业群体,是社会的基本盘。
农民工就业表现亮眼,这个是没想到的,因为在房地产硬着陆后,农民工成为失业的主要群体,但现在各地重启基建和民生工程,都在吸纳农民工就业。
而且今年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农民工就业高达27.8%。
最后讲讲缺点。
盘子是稳住了,也可以说“稳中有进”,但是向上的增长动能还是不够。
很多人之前喜欢诟病房地产,但并不可否认的是,房地产可以带动千万级就业,还可以创造建筑、工程、能源、家电、装修、家居、金融等多个行业的加速繁荣。
所以过去我们一直是靠房地产在短期内释放大量消费动能,推动经济反转的。
但如果现在确定不使用房地产的战略思路下,那么就要快速动用规模性国债,推动大盘加速上行。
主要是因为国民的消费信心是有限的,等待时间也是有限的。
而目前推动信心恢复的手段是股市,最近有证券机构出了数据,赚钱并不容易。
![]()
房价上涨,多数人受益,股市上涨,少数人受益。
那么选择让多数人用消费带动经济上行,还是少数人,这个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思考题。所以我始终相信,接下来还会托举房地产复苏的声音出现。
虽然数据上,人们愿意花钱了,但还是不愿意花大钱,出去旅游,也只是穷游,这从社融和贷款,以及M1又在向下滑动都可以看出。
所以整个社会需要一股打破常规向上的冲力,而这一定要配合出台“非常规”政策,而且越快越好,Q4的发力至关重要。
当然看经济不看当下,看未来。对于个人来讲还是保持乐观看法,毕竟这么大的盘,能在短短几年稳住,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好的成果。要相信国运的走势。
但个人也要做好两手准备,不能依靠大环境的冷热,让自己的财富和周期画等号。比如现在国内大量中产觉醒,渡边太太的风潮也在建立,从不同的区域抓资产配置。
再冷的天气,也有人赚大钱,再热的天气,也有人亏钱,如果想保持自己对于财富获取的稳定性,唯有培养技能、增强热爱、重塑认知,才能具备穿越周期的实力。
这个才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的话题。
关于投资分享、实操思路、人生感悟和一线资讯,都会放在星球,有需要的读者,可扫描文末二维码加入后阅读。欢迎跟1W+投资爱好者共同成长,日富一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