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多家外媒曾报道中国正在开发武库舰,只不过碍于没有更多证据,所以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可是就在近期,中国版武库舰再上热门。据法国《海军新闻》网站报道,拍摄于中国华南某造船厂的最新卫星照片显示,一款融合三体船和半潜船设计的无人武库舰,正在逐渐浮出水面。该舰搭载48单元通用导弹垂发装置,在火力输出方面极为强悍。
![]()
武库舰的核心定义是依托海量导弹实现对陆支援、防空反导等多重任务,通常搭载百枚以上导弹,这一构想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风靡全球。美国海军前作战部长杰里米.迈克尔.布尔达上将曾是坚定支持者,力推美军优先建造这类火力平台,但随着他的离世,加之技术瓶颈与作战理念的争议,美军武库舰项目最终搁浅。
究其原因,传统武库舰的设计过于极端,功能集成复杂导致保障系统臃肿,且完全依赖天基卫星、地面雷达等外部支撑体系,任一环节失效都会导致作战效能大幅下滑。这一先天缺陷让各国望而却步,进入21世纪后,武库舰始终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未能真正投入工程应用。
![]()
在2017年6月,美国“大众科技”网站曾率先爆料中国武库舰研发计划,提出半潜设计与双指挥塔潜艇构型两种方案,甚至宣称该舰将配备数百个垂发单元,可在航母编队防护圈内实施立体打击。但这些说法仅停留在文字描述,缺乏卫星照片、缩比模型等可视化佐证,最终随时间慢慢冷却。与八年前不同,法国《海军新闻》的此次报道以造船厂卫星照片为基础,辅以细节丰富的想象图,让传闻有了更具体的支撑,也让外界得以一窥这款新型舰艇的技术特征。
![]()
从设计理念来看,国产武库舰最鲜明的创新的是三体船与半潜船技术的融合。三体船作为多体船的重要类型,在控制湿表面积的同时能显著降低高速航行阻力,美国独立级濒海战斗舰就采用类似设计,其隐身性能与甲板空间优势已得到实践验证。国产方案进一步优化,两侧片体可遮挡主体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区域,既能降低核心部位受攻击概率,又能提升纵摇、垂荡等耐波性能,为武器部署提供稳定平台。
半潜设计则借鉴了中国在无人艇领域的成熟经验,类似黄河防洪测绘中应用的半潜无人船技术,让舰体大部分浸入水中,仅露出小型作业平台,在保障通讯定位的同时,大幅提升隐蔽性与抗浪能力,有效规避传统水面舰艇雷达反射面积过大的弊端。
![]()
火力配置上,这款武库舰的48单元垂发系统分为3组部署于舰体中后部,采用与052D、055型驱逐舰同源的冷热共架通用设计,可兼容反舰、反潜、防空及对陆攻击等多型导弹。仅65米的舰长就能搭载如此密度的火力单元,其打击能力已堪比早期052C型驱逐舰,尤其适合执行局部饱和打击任务。动力系统方面,舰体未发现燃气轮机进排气道,推测将采用成熟的柴油机动力,兼顾可靠性与经济性,更符合无人平台的使用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这款舰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独立作战平台,而是脱胎于“忠诚僚机”概念的“忠诚僚舰”,其核心价值在于依托体系支撑提供精准火力补充,而非单独遂行复杂任务。
回到核心问题,中国海军真的需要这款武库舰吗?答案或许并非简单的“是”或“否”。当前中国海军已拥有规模庞大的驱护舰编队,055型驱逐舰的112单元垂发已能满足高强度作战需求,航母编队的体系作战能力也在持续提升,单纯追求火力密度的传统武库舰确实没有迫切列装必要。
![]()
但新型三体半潜式武库舰的价值,在于其契合了现代海战“分布式作战”的发展趋势,通过无人化、隐身化设计,成为体系中的灵活火力节点。无需像传统武库舰那样依赖全方位保障,而是可与航母、驱护舰协同部署,在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中承担突击任务,或为两栖作战提供精准火力支援。随着无人技术、网络通信与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这类灵活高效的火力平台,或将成为改变海战规则的关键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