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校长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讲话:备课要“三研”,教研不“闲聊”

0
分享至

(全文约3700字)

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这次会议不是简单的成绩通报,而是一次“复盘会”“加油会”——复盘我们半学期来的教学得失,为接下来的工作找准方向、鼓足干劲。刚才几位年级组长和学科带头人的分析很深入,既点出了亮点,也直面了问题,这正是我们求真务实的体现。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回顾这半学期,大家扎根课堂、深耕教学,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教学永远有提升的空间。今天,我想围绕“备课要‘三研’,教研不‘闲聊’,质量才是硬道理”这三个核心点,和大家交流一些想法,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共同推动学校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一、备课要“三研”:把课堂的“根”扎得更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教师越会备课,他上课时就越轻松。”备课是教学的起点,也是决定课堂质量的关键。很多老师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但实际上,真正有效的备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做到“三研”——研课标、研学生、研资源,三者缺一不可。

(一)研课标:找准教学的“导航仪”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南针”,它明确了学生在不同学段应达到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如果备课不研课标,就像航海没有导航,很容易出现“教偏”“教深”或“教浅”的问题。比如数学学科,课标要求小学阶段“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如果我们非要让学生掌握复杂的数论知识,就是超出了课标要求;而如果只是让学生机械记忆数字,又达不到“理解意义”的目标。

研课标不能只停留在“读一遍”的层面,要做到“三个对照”:对照课标看教材,明确教材各单元对应的课标要求;对照课标看学情,思考如何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学目标;对照课标看评价,确保作业和检测题能准确反映课标达成度。只有把课标研透了,我们的教学才能“不跑偏、不缺位”,真正做到“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心中有数。



(二)研学生:握住教学的“金钥匙”

“教是为了不教”,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前提是了解学生。备课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和兴趣点,再精彩的教案也只是“空中楼阁”。比如同样是教“古诗”,面对低年级学生,要侧重通过图片、故事帮助他们理解诗意;面对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这就是“以学定教”的本质。

研学生要做到“两个走进”:走进学生的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单了解他们已经掌握了什么、存在哪些困惑;走进学生的日常学习,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掌握他们的学习节奏和思维特点。比如有的班级学生动手能力强,备课就可以多设计实验、操作类活动;有的班级学生喜欢表达,就可以多安排小组讨论、展示分享环节。只有读懂学生,我们的教学才能“精准滴灌”,而不是“大水漫灌”。

(三)研资源:搭建教学的“脚手架”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在信息时代,有效的备课需要整合多元资源,为学生搭建学习的“脚手架”。比如语文教学,可以把与课文相关的纪录片、绘本、音频故事整合进来,让文本学习更立体;科学教学,可以利用校园里的植物、实验室的器材,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可触摸。

研资源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关联性”,资源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不能为了“热闹”而引入无关内容;二是“适用性”,资源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过于复杂或简单。比如我们可以建立学科资源库,鼓励老师们把自己收集的优质课件、视频、习题等分享出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升。只有把资源用活了,我们的课堂才能从“单一讲授”变成“多元互动”,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

二、教研不“闲聊”:让研讨的“效”提得更实

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也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智囊团”。但现实中,有些教研活动存在“闲聊化”倾向:要么是大家坐在一起聊家常、谈琐事,要么是轮流念教案、走形式,没有真正聚焦教学中的“真问题”。这样的教研不仅浪费时间,还会打击老师的积极性。要让教研“不闲聊”,就要做到“三个聚焦”。

(一)聚焦“真问题”:让教研有“靶向性”

教研的价值在于解决问题。没有问题的教研,就像没有靶子的射击,注定没有效果。我们的教研活动要从“被动安排”转向“主动发问”,每次活动前都要明确“研讨主题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比如有的老师反映“课堂纪律不好管理”,教研组就可以围绕“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提升课堂专注力”展开研讨;有的学科觉得“作业批改效率低”,就可以探讨“分层作业设计与高效批改策略”。

确定主题要遵循“小而实”的原则,不要贪大求全。比如“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个主题太大,可以细化为“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人物对话”“怎样让作文开头更吸引人”等具体问题。只有聚焦“真问题”,教研活动才能“靶向精准”,让老师们带着困惑来、带着方法走。

(二)聚焦“真实践”:让教研有“落地性”

教研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谈兵”,还要落到课堂实践中。很多好的教学方法,只有在课堂上检验,才能知道是否适用。我们可以推行“‘研-课-评’一体化”教研模式:先通过研讨确定教学方案,再由一位老师上公开课实践,最后全组进行评课反思,总结优点、指出不足,形成改进方案。比如数学组研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就可以先设计合作学习的流程,再通过公开课看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效果,最后调整合作任务的难度和分工方式。

同时,教研活动要鼓励“试错”。没有完美的课堂,每一次实践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评课的时候要多提“建设性意见”,少做“批评式评价”,帮助授课老师找到改进的方向。只有把教研与课堂实践紧密结合,研讨的成果才能真正转化为教学能力,让老师在“做中学、研中悟”。

(三)聚焦“真成长”:让教研有“持续性”

教研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要把教研活动变成“学习共同体”,让老师们在研讨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可以开展“师徒结对”“骨干引领”等活动,让经验丰富的老师分享教学心得,年轻老师展示创新思路;也可以组织“读书分享会”,推荐教育名著、教学案例等书籍,让老师们在阅读中汲取养分。

比如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们可以结合这个理论研讨如何把生活中的素材融入教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里有很多关于课堂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适合大家共同学习交流。只有让教研成为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才能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形成“人人爱教研、个个善教研”的良好氛围。

三、质量才是硬道理:让教育的“果”结得更甜

这里的“质量”,不是指单纯的分数,而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也包括核心素养的提升;既包括学习成绩的进步,也包括品德习惯的养成。要让质量“硬起来”,就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坚持“五育并举”:不唯分数论英雄

我们常说“分数不是全部”,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陷入“唯分数”的误区。真正的质量观,是“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比如有的学生成绩不太突出,但动手能力强,在科技节上表现出色;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但乐于助人,是班级里的“小暖男”。这些都是学生成长的闪光点,都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

我们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作业态度、社会实践等。比如设立“学习之星”“进步之星”“文明之星”“创新之星”等荣誉,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只有坚持“不唯分数论英雄”,才能让学生在健康、快乐中成长,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二)坚持“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进步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设计拓展性作业,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夯实基础,树立信心。

比如语文作业,可以设计“基础题+提升题+挑战题”三个层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课堂提问时,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只有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我们的教学质量才算真正的提升,这也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最好体现。

(三)坚持“长效常态”:把质量意识刻在心里

教学质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它体现在每一堂课的精心准备中,体现在每一次作业的认真批改中,体现在与学生的每一次交流中。我们要把质量意识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做到“课课有反思、周周有总结、月月有提升”。

比如每天课后,花几分钟反思“这节课学生学会了什么”“哪些环节可以改进”;每周教研时,总结本周教学中的问题和经验;每月进行一次小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把质量提升变成一种“长效常态”,而不是“考前突击”,才能让教育的“果实”结得更甜、更稳。

各位同仁,教育是一场“慢”的艺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沉下身去,在备课中精益求精,在教研中求真务实,在质量上追求卓越。刚才我们聊的“三研”“不闲聊”“硬道理”,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日常教学中要践行的准则。

半学期已经过去,后半学期的任务还很艰巨。希望大家以这次质量分析会为新的起点,把“问题”变成“机遇”,把“思考”变成“行动”,同心同德、携手并进,共同书写学校教学质量的新篇章。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怀热爱、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在教育的这片沃土上,收获满仓的喜悦与成长!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张家界荒野求生最后一名女选手“冷美人”退赛,还剩14名男选手,赛事方:她呕吐晕倒被送医

张家界荒野求生最后一名女选手“冷美人”退赛,还剩14名男选手,赛事方:她呕吐晕倒被送医

极目新闻
2025-11-14 14:44:15
顶级资本“抄底”消费 频现大手笔买入

顶级资本“抄底”消费 频现大手笔买入

财联社
2025-11-15 08:05:03
19年秦汉为父亲孙元良站台,共青团下场批驳:民族败类,何足纪念

19年秦汉为父亲孙元良站台,共青团下场批驳:民族败类,何足纪念

浩渺青史
2025-11-14 20:13:30
为什么建议大家使用现金支付?原因很现实,银行人员告诉你答案

为什么建议大家使用现金支付?原因很现实,银行人员告诉你答案

小俊分享
2025-10-23 21:48:21
中国不算最差的!世界十大人口大国:仍有4国没参加过世界杯!

中国不算最差的!世界十大人口大国:仍有4国没参加过世界杯!

邱泽云
2025-11-15 17:37:03
0度光脚、礼仪“焊死”:西班牙王后的体面与坚守

0度光脚、礼仪“焊死”:西班牙王后的体面与坚守

述家娱记
2025-11-15 11:02:06
一夜负债200亿?电动车巨头轰然倒塌:终于活成贾跃亭信徒

一夜负债200亿?电动车巨头轰然倒塌:终于活成贾跃亭信徒

蔡蔡说史
2025-11-15 05:12:34
震惊!河南临颍县设定“萝卜坑”招聘一文职参谋,网友们沸腾了…

震惊!河南临颍县设定“萝卜坑”招聘一文职参谋,网友们沸腾了…

火山诗话
2025-11-13 14:47:42
董洁保剑锋周末聚餐,吃火锅喝茅台还打牌,脸通红眼发懵筷子拿反

董洁保剑锋周末聚餐,吃火锅喝茅台还打牌,脸通红眼发懵筷子拿反

妙知
2025-11-15 17:57:00
意外!郑智要是接手青岛西海岸将点燃第一把火,考虑送走四位王牌

意外!郑智要是接手青岛西海岸将点燃第一把火,考虑送走四位王牌

阅尽天下精彩
2025-11-15 17:40:01
离谱,iOS 26 液态玻璃效果又改了!

离谱,iOS 26 液态玻璃效果又改了!

花果科技
2025-11-13 10:30:47
2025 年银行存钱太反常!4 大怪事让储户懵,这样应对不吃亏

2025 年银行存钱太反常!4 大怪事让储户懵,这样应对不吃亏

猫叔东山再起
2025-11-15 10:55:03
丁浩,完胜韩名将金志锡九段,连续3届打入决赛,此前2届均夺冠

丁浩,完胜韩名将金志锡九段,连续3届打入决赛,此前2届均夺冠

L76号
2025-11-15 15:22:02
勇士是联盟最需要浓眉的球队但想配平交易必须出追梦巴特勒其一

勇士是联盟最需要浓眉的球队但想配平交易必须出追梦巴特勒其一

家味美味道
2025-11-15 17:45:19
威少13+10+14,里程碑之夜被嘲笑刷数据!兰德尔满脸坏笑说了啥?

威少13+10+14,里程碑之夜被嘲笑刷数据!兰德尔满脸坏笑说了啥?

锅子篮球
2025-11-15 15:04:57
女篮全运超级大逆转!22分逆袭后再18分逆转:他们才是最大的黑马

女篮全运超级大逆转!22分逆袭后再18分逆转:他们才是最大的黑马

篮球快餐车
2025-11-15 02:22:37
“神药”濞通舒调查:越用鼻子越堵,实为消毒产品!或违法添加药物成分

“神药”濞通舒调查:越用鼻子越堵,实为消毒产品!或违法添加药物成分

红星资本局
2025-11-13 16:43:06
神 21 成功着陆!返回地球后第一顿饭,3 名航天员都点了这道餐食

神 21 成功着陆!返回地球后第一顿饭,3 名航天员都点了这道餐食

寒士之言本尊
2025-11-15 16:41:39
左宗棠把宁夏匪首马化龙一家三百多口全宰了,在西北地界炸了锅。

左宗棠把宁夏匪首马化龙一家三百多口全宰了,在西北地界炸了锅。

百态人间
2025-10-30 15:01:56
大方谈孕期变化,却不承认也不否认,马筱梅太懂怎么玩流量了

大方谈孕期变化,却不承认也不否认,马筱梅太懂怎么玩流量了

非常先生看娱乐
2025-11-15 17:18:43
2025-11-15 19:04:49
教育实用文档分享
教育实用文档分享
本人多年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基础教育方面的写作经验。
14文章数 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大正方形边长=10厘米,求黄色部分的面积

头条要闻

山西"狗咬人被摔死"案狗主家10人进院 喊"弄死你全家"

头条要闻

山西"狗咬人被摔死"案狗主家10人进院 喊"弄死你全家"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限时10.59万起 新款星海S9将11月19日上市

态度原创

手机
教育
旅游
本地
公开课

手机要闻

大折叠的新方向?消息称荣耀开始评估阔折叠手机

教育要闻

语言·文化·国际视野:中国传统文化英语教学创新实践展示会暨第九届中国英语教师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旅游要闻

“莲韵赏秋 闽赣有约” 广昌文旅推介会在福建三明举办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