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字刚刷上墙,浙江安吉老刘家就收到银行短信:卡里打进2.8万元,备注“宅基地信托分红”。
![]()
同一天,河北保定一栋刚封顶的“民宿”被钩机掀顶,126万元罚单同步送到开发商桌上。
![]()
同一天里,有人收钱,有人吐血,区别只在于有没有踩到那条刚画好的红线。
自然资源部10月启动的专项整治,头一个月就拔掉127个“瘤子”,4.3万平方米水泥板被整块掀起。
动作这么快,是因为三种新花样已经蔓延:城里人打着“乡村振兴”旗号整村租地,合同写50年,实际卖产权;退休干部回村把祖屋扩成私家小院,占地一超再超;最滑头的是中介,把20年租约后面偷偷加一行“自动续20年”,想靠时间换空间。
部里直接放话:超长租约一律按买卖算,合同当场作废,投进去的钱不退。
为什么这次下手这么重?
数据摆在那里:全国28个省的农房出租备案量前三季度同比涨42%,租金普涨15%。
市场一热,骗子就成群。
部里同步上线“农房盘活”APP,把审批压到3天,就是告诉农民:正规渠道又快又安全,别走歪门。
老刘能拿到钱,是因为他走了新出的“宅基地使用权信托”。
模式不复杂:房子交给县里的国有平台,平台统一装修做民宿,保底收益每年先打给农民,再算分红。
老刘自己出租一年顶多收2万,信托给到2.8万,还不用自己找租客、修灯泡。
更关键的是,宅基地资格权仍在老刘名下,哪天不想玩了,房子还能完整拿回来。
四川眉山试点更狠,直接把保底收益写进合同,无论经营盈亏,农民一分钱不会少。
另一边,保定那家开发商被罚,是因为把50年使用权包装成“共享农庄”,对外卖40万元一套。
法院判决书写得直白:宅基地不能卖给城里人,谁签字谁掏钱,违法成本自己吞。126万元罚款只是开头,买家集体退房,公司账户被冻结,项目负责人被限制高消费,一环扣一环,直到把钱吐干净。
政策其实留了三条正道:一是出租,备案后随便租,但单次不能超过20年;二是退出,本村人之间可以买卖宅基地资格,价格由村集体定;三是入股,把房子折价进合作社,年底按股分红。
三条道都走不通,才有人去撞墙。
最需要注意的是继承新规。
城里孩子回村继承父母老屋,房子还在就能住,一旦塌了,集体立刻收回地皮,想原址重建没门。2025年《宅基地管理办法》修订草案把这条写死,就是防止“假继承真囤地”。
想保住房子的唯一办法:提前修好,别让墙倒。
农业农村部摸底显示,全国闲置农房还有7000万套,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的住房总量。
下一步,信托模式大概率全国推开,保底收益可能定在每年每套不低于2万元,比种粮强,比打工稳。
只要记住一条:地皮是集体的,房子是自己的,合同超过20年一律不签,谁劝都别点头。
老刘现在每天躺在家里收短信,银行到账提示比鸡叫还准时。
保定那家公司老板正在卖车凑罚款,朋友圈签名改成“劝人别碰宅基地”。
同样一块地,有人拿它当提款机,有人拿它当坟场,区别就是有没有看懂政策最后一行小字:农民得利,资本让路,违规者血本无归。
你还觉得超长租约只是文字游戏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