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的九九重阳节,李鸿章过得并不如意。这一年,李鸿章面临着两难问题。
其一:西逃的清廷一心希望与八国联军签订条约;
其二:八国个个皆是狼虫虎豹,签订的条约无论怎样会很让人受伤。既然签协议受伤,就会有许多人不想签、不愿签,觉得自己谈的话效果会更好些,如此等等,总之就是四个字:他得挨骂。
在此情况下,李鸿章最终决定还是要按照封建社会的官场定律去做:皇帝的喜怒哀乐就是自己的喜怒哀乐。既然,太后为代表的清廷想签那就签吧。自己虽然会被世人骂,但却会得到他一生的最爱——官场前程。
![]()
前程一要靠皇帝,二就要靠列强。签了协议,他们都会满意,虽然被骂又耐前程如何?为此,李鸿章决定还是签。就是这种心理,李鸿章成为签署晚清不平等条约的“专业户”。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李鸿章永远在1895年徘徊
1901年的李鸿章,其实于官场前程来说就像是一首歌儿唱的那样,(官场呀官场,你就是)风中一朵雨做的云——驾云直上的风一方面给自己带来心理慰藉,一方面把他淋成落汤鸡。更严重的是,那时的李鸿章的处境其实并不好,为何?
一切都源于那场败仗。因为那场败仗伤得大清、伤得李鸿章有些坏筋动骨了。
1894年甲午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李鸿章的心里更难受,自己的心血在自己的指挥下被日本人打残了。而今,他却要觉得日本比较够意思。
作为中方海陆前线总指挥的他打了败仗,虽然推出去一个卫提督砍脑袋,但许多人一直希望砍掉李鸿章的脑袋。李鸿章用了五年的时间,才从甲午战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从被闲置变成直隶总督。然而,五年的时间对于一位政治人物来说已经很长了。
毫不客气地说,李鸿章的人生在1895年就已经结束了。
![]()
1895年后的岁月,李鸿章都在重复做一件事情——复出,复出后挽救一个个曾经的下属。
政治生涯上,李鸿章必须要给国家、朝廷、同僚以“交代”,甲午战败如此巨大,一个提督的人头肯定是不够的。虽然,李鸿章有慈禧力保,但也不能过分袒护。慈禧五年内三次希望李鸿章复出,外访、巡查黄河都以失败告终,直到“戊戌政变”后方如愿以偿成为两广总督。
然而,五年的时间,政坛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张之洞、袁世凯、盛宣怀等都已经茁壮了!也已有了自己的想法儿。上文“李鸿章去世前291天:张爱玲祖母怒斥盛宣怀、袁世凯乃小人”,就说明了李鸿章在政坛的尴尬处境。
五年的时间,已经长大的政治势力不可能你一回来就自动缩回去。所以,无论是李鸿章之前的政敌,还是曾经的亲信,在权力方面都已有了自己的小九九。李鸿章已经难以回到1885年后,左宗棠去世后的那种“风光”了。
他就像枯树上的一片行将掉落的枯叶!
九九重阳是老人的节日,作为77岁的李鸿章来说,也是比较吉祥的。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节日气氛,然而,当天晚上7点多,李鸿章接到了一份儿电报。电报的内容就是李鸿章在签订《辛丑条约》后,一直在关注的事情——沙俄侵占东三省,中俄商谈退兵事宜。
![]()
重阳节那天,李鸿章接到军机处发来的电报
李鸿章看着这份电报有种不安,他有一种不详的感觉:即他和真正的大清国的一把手慈禧之间,那道裂缝越来越大了。
这封电报在九月初九戌刻来到李鸿章的面前,发出者是军机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李鸿章全集·电报》中的《光绪二十七年九月初九日戌刻到由海线来》,鉴于文字数量刚兴趣的朋友参见插图。在电报中,军机处通报了沙俄侵占东三省谈判事宜。在这封电报中,清廷对日本的作为非常倚重。
其一:清廷对日方、杨儒与沙俄谈判的俄方议约都很清楚,而且态度已经很明确,那就是拒绝:所谓主权者以其一切政治皆能自主,今兵数、驻处皆须与彼筹定并不准用炮。皆有碍主权之确据,均万不可允者。
电报最核心的观点已经摆明:绝不承认、也绝不许签署协议。这是对李鸿章最致命的打击。
其二:之前沙俄方面的议约非常强硬,朝廷在那种情况都已经拒绝了,更何况是现在?一者太后、皇帝即将回京;二者英日等国反对沙俄强盗行为。
![]()
其三:日本一直以“事关东方大局”(皆是黄种人反抗白种人等)为口实,要求我方有什么决定都要先通知日方。但清廷比现在的一些“乱感恩”的人头脑要清楚——亦虑日本移诘俄之力,转而责我,后患更无底止,此皆意中之事,不能不虑。
其四:电报中也分析说,沙俄急于在太后、皇帝回京之前签约,那么,沙俄为何急于呢?其原因就在于慈禧、光绪回京就代表着“八国联军入侵”事宜已经完结。
“八国”之前的“表面上的团结”已经不复存在,事情没有完结,它们要对付的首要敌人还是我们中国。那么,完结之后,它们的首要敌人就成了“八国”内部的敌人。这时,沙俄与列强的矛盾将成为主体。
通过这份电报的解读,可以说清廷并非我们有些后人认为的那样头脑昏昏。但问题是,清廷对于许多事情都看得很清楚,为何在筹划解决的办法、在执行办法过程中总是出现问题,出现跑偏的问题呢?
其根本就在于清廷、李鸿章都有自己的私心。
当自身利益的获取心理高于解决问题的决心时,执行力度就会有所降低、执行过程中就会一步步地跑偏,例如后来的“皇族内阁”问题。因此,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是解决问题,然后再是你的利益。如果利益放在前面,你的眼光再高远、头脑再睿智,也都无济于事。
![]()
那么,慈禧和李鸿章在三十多年合作当中,有什么不同的利益点?慈禧和李鸿章之间的裂痕有多大?我们下文详细介绍。也欢迎读者对慈禧和李鸿章之间的关系进行品评。
坐古谈今希望用自己最大的诚意,以自己认为的客观观点讲述有温度和有态度的历史。也希望读者理性讨论历史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李鸿章说:贤弟,别给我做师爷了,当我的女婿吧
9月份乃晚明文人系列,详见文章主页共7篇晚明时期的文人
《武备志》作者茅元仪与伯乐孙承宗一起,被党争打落马下
女为悦己容,男为仕途忙:文人在明亡前的女性化现象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尼姑与书生背后的晚明社会
选官与选美:大唐世族、公卿夹缝下的科举反抗
凌濛初之死,勿伤我百姓:晚明化社会下的三言二拍
纵酒悲歌而死,秦淮美女相伴:山人茅元仪与《武备志》
大明技术官潘季驯与严嵩、张居正的缘
丘逢甲的愤怒: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