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力 编辑/周远方】
一场关于Gucci化妆品“经营权”的法律大战,揭开了国际美妆行业背后复杂的利益链条。
事情起因于10月19日,Gucci的母公司开云集团与化妆品巨头欧莱雅达成一项重磅合作——欧莱雅将以40亿欧元的价格,买断开云旗下包括Gucci在内的三个奢侈品牌长达50年的美妆香水授权。
但问题在于,目前Gucci的美妆经营权其实在另一家美妆巨头科蒂(Coty)手中,且合同要到2028年才到期。就在Gucci美妆官宣“卖身”欧莱雅的第二天,科蒂就在英国把Gucci和开云集团告上了法庭,而该事件近日迅速在美妆圈传开。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科蒂集团首席执行官Sue Nabi在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态度坚决地表示:“我们将捍卫自身权益直至最后一天、直至合约终止的最后一刻。”而开云集团则回应称:“针对科蒂公司就古驰授权事宜向英国法院提起的诉讼,开云集团坚决驳斥科蒂集团毫无根据的指控,并将全力捍卫自身权益。”双方针锋相对的表态,预示着这场围绕品牌授权的争夺战将是一场持久战。
对此,科蒂相关负责人向观察者网表示:“科蒂将继续按照现有授权协议运营古驰美妆,该授权协议仍有数年期限。业界对美妆领域日益高涨的关注,进一步印证了该品类的吸引力,而科蒂在该领域中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我们的品牌组合稳健而持久,约85%的业务为自有品牌或长期授权品牌。我们将继续重点投入那些最具长期增长潜力的品牌与业务,推动其持续发展。”开云集团方面则表示,集团内部暂无进一步回应。
![]()
科蒂子公司向开云集团及Gucci提起诉讼
三方博弈:授权模式下的利益纠葛与商业逻辑
要理解这场纠纷的本质,需要回溯Gucci美妆授权的历史沿革。2016年,开云集团与科蒂集团达成合作,将Gucci美妆及香水业务的运营权授予科蒂,授权期限至2028年。这一合作模式在奢侈品行业并不鲜见——奢侈品牌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设计能力,但缺乏美妆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分销网络;而专业美妆集团则拥有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和全球销售渠道,但缺少顶级奢侈品牌的背书。
在科蒂的运营下,Gucci美妆业务表现出色。科蒂集团2024财年(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业绩显示,该财年实现净收入61.18亿美元,同比增长10%,其中高端美妆部门净收入38.57亿美元,增长13%。而Gucci作为科蒂高端美妆组合中的旗舰品牌,旗下“Gucci Bloom”香水系列已成为市场上的爆款产品,为科蒂贡献了稳定且可观的收入。
![]()
“Gucci Bloom”系列香水
然而,开云集团近年来的战略调整改变了这一合作的前景。2023年初,开云正式成立Kering Beauté(开云美妆)部门,并在同年6月以35亿欧元收购英国传奇香水品牌Creed,显示出自主运营美妆业务的雄心。开云集团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开云美妆实现营收3.23亿欧元,主要来自Creed的贡献;2025年上半年,开云美妆营收同比增长9%至1.5亿欧元,其中第二季度增长12%,成为集团为数不多的业绩亮点。
但在2025年9月新任CEO卢卡·德·梅奥(Luca de Meo)上任后,战略有所调整。这位曾成功带领雷诺汽车走出困境的改革派掌门人,面对开云集团截至2025年6月底高达95亿欧元的净负债和业绩的持续下滑,迅速做出了战略调整。10月19日,开云集团宣布将整个美妆业务以40亿欧元的价格出售给欧莱雅,包括刚收购不到两年的Creed品牌,以及Gucci、Bottega Veneta、Balenciaga三大品牌50年的美妆授权。
这一交易预计将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届时欧莱雅将以现金方式支付40亿欧元,并在未来向开云集团支付品牌特许使用费。
但对于科蒂而言,这意味着一场突如其来的“釜底抽薪”。尽管科蒂与开云的授权协议明确约定至2028年,但欧莱雅提前三年就已经锁定了Gucci美妆的未来归属。科蒂集团在2026财年第一季度(2025年7月至9月)的业绩中已经显露出压力:该季度净收入为15.78亿美元,下降6%,高端美妆部门净收入10.70亿美元,同比下降6%。在财报会议上,分析师直接询问Gucci授权是否可能提前终止,Sue Nabi强调:“科蒂现有授权协议未发生变更,我们运营古驰美妆授权及履行合同权利的能力依然有效且持续按约定执行。”
未雨绸缪:科蒂在“后Gucci时代”的多维布局
数据来看,Gucci美妆在过去几年经历了从快速增长到承压调整的转变,这一变化既反映了全球奢侈品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也折射出美妆授权模式的复杂性。
在科蒂2024财年的表现中,Gucci美妆仍是高端美妆部门的中流砥柱。该财年科蒂实现净收入61.18亿美元,同比增长10%,高端美妆部门贡献了38.57亿美元,增长13%。其中,以Gucci为代表的授权品牌组合表现强劲,香氛品类尤为突出。科蒂旗下高端香氛业务占总营收比例达62%,其中高端香氛占比56%,是占比最高的业务部门。Gucci与Hugo Boss、Burberry、Calvin Klein、Chloé等品牌共同构成了科蒂高端香氛业务超九成的营收。
然而进入2025财年,情况开始发生变化。科蒂2025财年(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年度报告显示,集团净收入为58.929亿美元,同比下降3.68%,更为严峻的是出现了3.811亿美元的净亏损。科蒂将营收下滑归因于高端美容业务部门及大众消费美容部门收入的双双下滑。到了2026财年第一季度(2025年7月至9月),这一趋势进一步延续:净收入15.78亿美元,按报告口径下降6%,按可比口径下降8%;高端美妆部门净收入10.70亿美元,下降6%;净利润6460万美元,同比下滑19%。
这一业绩下滑背后有多重因素。从宏观层面看,全球奢侈品市场在2024年至2025年间整体承压。开云集团2024年营收171.94亿欧元,同比下降12%;净利润11.33亿欧元,同比暴跌62%。作为集团核心品牌的Gucci表现尤为疲软,2024年全年经常性营业收入下降51%,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26%至30.27亿欧元,已连续6个季度销售下滑。母品牌的疲软不可避免地对其美妆授权业务产生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整体认知和购买意愿会传导至美妆产品线。
从市场竞争层面看,香氛市场虽然整体保持增长,但增速开始放缓,市场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一端是如Amouage等超奢品牌快速崛起,另一端是Sol de Janeiro等平价香氛品牌通过社交媒体营销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科蒂在2026财年Q1业绩会上特别提到,其超高端香氛产品实现了17%的增长,但这并不足以抵消中端产品的压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科蒂在财报中强调公司在全球香氛市场的地位依然稳固,即使失去Gucci授权,科蒂仍将保持全球香氛和高端香氛市场前三的位置。Sue Nabi在业绩会上指出:“我们的授权模式具有很强的回报率,不需要大量前期成本投入。我们在过去五年成功推动了Burberry、Hugo Boss、Chloé、Marc Jacobs等品牌的显著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推出的Burberry Goddess香水成为科蒂有史以来最大的新品发布,Hugo Boss在2024年下半年成为欧洲第二大男士香氛品牌。
![]()
Burberry Goddess香水
为应对Gucci授权到期后的挑战,科蒂正在多维度布局。首先是继续签约新的授权品牌,包括Marni、Etro和Swarovski等,其中Swarovski(施华洛世奇)将于2027年推出香水产品;其次是推出自有品牌,如2024年发布的高端香水品牌Infiniment Coty Paris和大众香体喷雾品牌Origen;第三是大力拓展身体喷雾(body mist)品类,针对Calvin Klein、Kylie Cosmetics、Philosophy、Adidas和Nautica等品牌推出新品,这一品类具有高利润率且增长迅速。
从开云集团的角度看,Gucci美妆在其战略转型中扮演着微妙的角色。虽然开云美妆在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保持了正增长,但其3.23亿欧元和1.5亿欧元的营收规模相比集团整体170多亿欧元的体量而言仍然较小。面对95亿欧元的净负债和持续恶化的经营业绩,新任CEO德·梅奥通过出售美妆业务换取现金流,将资源聚焦于时尚主业,这一决策虽然短期内能够缓解财务压力,但也意味着放弃了美妆这一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板块。
而对于欧莱雅来说,40亿欧元的投入换来了Creed品牌的所有权和三大顶级奢侈品牌50年的独家授权,这笔交易的战略价值不言而喻。此前,欧莱雅首席执行官叶鸿慕(Nicolas Hieronimus)也向观察者网表示,这是两大优秀企业的强强联合,也印证了欧莱雅作为全球第一的美妆集团的行业地位,未来将有更多新的动作。
欧莱雅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增长3%至224.73亿欧元,营业利润率上升至21.1%,其高档化妆品部门在YSL美妆的带动下表现出色。此次收购将进一步巩固欧莱雅在高端美妆市场的领导地位,与竞争对手雅诗兰黛和科蒂拉开差距。
在全球美妆市场增速放缓、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这场围绕Gucci美妆的授权之争,不仅是三家企业的利益博弈,更是整个行业在寻找新平衡点过程中的一次深刻调整。
未来,品牌授权模式会否被更深度的股权合作或合资企业所取代,奢侈品集团是否会更倾向于自营美妆业务,美妆专业集团如何在失去顶级授权品牌后保持竞争力,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将在未来几年逐步显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