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釜山会晤之后,欧洲存在感越发降低,马克龙不甘心,准备发力。近日美媒报道称,法国总统马克龙正考虑下个月访华,并邀请中方出席明年在法国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法方已和一些盟友讨论过此事,德国总统表示支持。
![]()
在特朗普拒绝出席南非举行的G20峰会,还计划明年大幅削减G20职能之际,马克龙却试图向中国敞开G7大门,唯有一个解释,就是风向真的变了。
消息被美媒捅出来时,不少人都愣了神:昔日高高在上的“富国俱乐部”,如今怎么主动给中国递橄榄枝了?
要理解这事儿的荒诞,得先看看G7现在的惨状。今年6月在加拿大开的G7峰会,说是“史上最分裂峰会”都不为过——折腾了好几天,连份象征团结的联合公报都没搞出来,最后只能用一份不具约束力的《主席国总结》草草收尾。
特朗普当着六国领导人的面,直接否了乌克兰问题的反俄措辞,中东局势讨论半天只敢“交换意见”,连气候变化这种传统核心议题都颗粒无收。
这种“G6对1”的尴尬局面,活脱脱把G7搞成了“美国一言堂”的附属品。
更打脸的是,特朗普刚拒绝出席南非G20峰会,转头就放话说明年要大幅削减G20职能,这明摆着是要把西方多边平台当成自家后花园随意摆弄。
马克龙能不急吗?欧洲在中美博弈间的存在感越来越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都快把加拿大变成“第51州”了,再不找点新路子,欧洲怕是真要成了美国的“跟班”。
而G7的家底早就撑不起“富国俱乐部”的门面了——IMF最新数据显示,G6(除美国外的六国)GDP占比从2000年的35%直接腰斩到2024年的18%,日本更是从15%跌到4%,快成了“拖油瓶”;反观中国,2024年GDP占比已经冲到17%,几乎追平G6总和。
人口占比更没法看,G7从成立时的15%降到现在不足10%,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国家阵营却越做越大。
这种情况下,马克龙手里的邀请函哪里是“请柬”,分明是“续命符”——想拉中国这个“流量担当”来给G7撑场面,顺便向特朗普秀肌肉:你不珍惜这个平台,我们有的是新伙伴。
说起来讽刺,G7刚成立那会确实风光,全球经济话语权牢牢攥在手里,7国GDP占比能到67%,随便发个声明都能让市场抖三抖。
可现在呢?成了个名副其实的“分歧俱乐部”,除了在反华议题上偶尔能凑几句场面话,其他时候不是互相拆台就是集体沉默。
而更加荒诞的是,11月13日G7外长会还发表联合声明,颠倒黑白地抹黑中国内政,结果被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直接怼了回去:“停止操弄涉华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种老掉牙的套路,除了暴露他们的心虚,啥用都没有。
G7的衰败早就不是秘密,而是结构性的危机。经济上,美国一家独大的格局越来越明显,在G7内部的GDP占比从2000年的46%飙到2024年的59%,其他六国只能跟着喝汤。
政治上,特朗普的“退群式外交”把多边合作搅得一塌糊涂,欧洲想搞“战略自主”,却连自己的能源安全都解决不了;日本一门心思跟着美国反华,结果半导体出口暴跌,汽车产业被中国打得找不着北;加拿大更惨,被美国拿捏得死死的,连反驳的勇气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G7别说主导全球议题了,连内部共识都难达成——乌克兰问题上美国嫌欧洲太激进,中东问题上欧洲嫌美国太敷衍,气候变化议题更是成了“纸上谈兵”,去年承诺的减排资金连影子都没见着。
更可笑的是,G7还抱着冷战思维不放,总想着用意识形态划线围堵中国。可现实是,中国已经成了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金砖国家扩容到30国,上合组织覆盖40多亿人口,这些多边平台哪个不比G7有活力?
就拿经济来说,中国2024年第三产业占比都到56.7%了,高科技产业增速保持在两位数,而G7还在为产业链回迁吵得不可开交。
马克龙心里门儿清,再这么折腾下去,G7迟早要变成“历史名词”,所以才急着拉中国入局——不是因为看好中国,而是实在没人能救这个“烂摊子”了。
马克龙的小算盘,中方早就看穿了。邀请中国出席G7峰会,说有价值吧,确实有——能直接跟西方主要国家面对面沟通,减少误判,顺便把中国的立场讲清楚;
说没价值吧,也对,毕竟G7这种西方主导的机制,骨子里还是想维持旧秩序,跟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不是一回事。对此,我们最好的态度,就是可以接触,但绝不迁就;可以沟通,但必须有前提。
首先,G7得拿出诚意来。过去几年,G7在涉台、涉港、涉疆等问题上屡次越线,在经贸领域搞“脱钩断链”,在科技领域搞“小院高墙”,这些账中方可没忘。
就像外交部说的,“停止用行政手段介入企业内部事务”不仅适用于荷兰安世半导体事件,也适用于G7各国。
如果马克龙真想解决问题,就得先推动G7取消对华不合理的经贸限制,停止在台海问题上指手画脚,而不是光靠一张邀请函就想让中国“既往不咎”。
其次,中国不缺多边平台。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一带一路”倡议……这些平台哪个不是互利共赢的?跟G7那种“富国抱团”的排他性机制比,中国主导的多边合作更接地气,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需求。
就拿金砖国家来说,现在已经成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贸易额占全球比重超过20%,而G7还在为谁当“老大”争得面红耳赤。
所以中方对G7邀请函的态度,更像是一次“机会性接触”——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参与,看看西方能不能真的放下偏见,务实合作。
说到底,马克龙访华送邀请函这事儿,与其说是“风向变了”,不如说是西方主导的全球秩序在发生深刻变化。G7从“一言九鼎”到“求着中国参与”,背后是实力格局的此消彼长。
中方当然不会拒绝沟通,但也绝不会为了所谓的“融入西方”而牺牲核心利益。接下来就看马克龙能不能拿出真本事了,如果只是想借中国“装门面”,那最后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果真能推动G7改弦更张,务实合作,那或许还有点谈的价值。毕竟解铃还须系铃人,G7的问题得靠他们自己先端正态度,而不是指望中国来“救火”。风确实在变,但中国的航向不会变,只会沿着多边主义的航道,坚定地走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