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王是一位63岁的退休教师,最近他越来越喜欢在家做点小吃招待老友。
一天,孙子无意间冲着面粉背后的配料表发出惊呼:“爷爷,居然加了这么多东西,这还能吃吗?”
老王也有些犯嘀咕:儿时的面粉不就是磨出来的面吗?现在怎么一下子多了十几个听不懂的名字?
![]()
你有没有过类似困惑:如今市面上售卖的袋装面粉到底是“粮食本味”,还是“添加剂集合体”?那些看似“拗口”的化学名词,会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根据网络传闻,有人甚至怀疑,“买到的面粉真是安全无害的吗?”
下面让我们一探究竟,看看专业医生和食品安全专家怎么说,揭开面粉配料表的真实面纱。答案,或许并非你想象的那么可怕。
面粉里到底加了什么?专家揭开真相
想象一下你家的厨房:一包普通的面粉,成分表里不光有“小麦粉”,还常常能看到碳酸钙、抗结剂、维生素B1、酶制剂等一长串“配角”。有没有“十多种添加剂”?
![]()
事实上,国家标准(GB 1355-2016)规定,面粉的核心原料只有小麦,但允许食品级添加剂的使用,目的是为了改善面粉品质、稳定颜色,或者防止结块变质。
中国粮油学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抽检的主流面粉产品中,平均每包面粉实际使用的添加剂不超过4种,包括:
维生素B1B2(少数营养强化面粉);抗结剂(如碳酸钙,防止吸潮结块);酶制剂(提升筋力,利于烘烤);合法漂白剂(主要是过氧化苯甲酰,现已严格限量或禁用)。
食品安全专家董志远博士表示:“合规面粉中常见的添加剂种类有限且有严格剂量限制,不存在网络传言的‘十多种添加剂’泛滥。”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家庭使用的‘高筋’或‘低筋’面粉通常不会添加任何防腐剂或人工色素,部分品牌还主动标为“零添加”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
网络上有人担心:“这些附加的化学成分不是慢性毒药吗?”但权威检测和医学研究给出了明确答案: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面粉中允许添加的所有物质都有安全评估和限量要求。
只要在合法范围使用,对健康不会造成危害。有研究调查,长期食用含标准剂量酶制剂的面粉产品,人群肠胃功能、营养吸收率与普通面粉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别(P>0.05)。
![]()
另外,多国食品监管结果证明,面粉常见的钙强化剂、维生素补充剂每日摄入低于限值时,安全性极高。即使是曾经备受争议的“过氧化苯甲酰”漂白剂,目前国内主流品牌已普遍停用。
那么,哪些人要特别警惕?
对某些酶制剂成分有明确过敏史的人群应谨慎;慢性肾病、肝病患者需遵医嘱选择合适的面粉类型;追求极简配料,可以优先选购标注“无添加”面粉
但总体而言,一般家庭成员完全可以放心,有添加剂的面粉只要合规,不会带来健康隐患。
既然绝大多数面粉的添加剂都在安全范围内,如何让自己买得安心、吃得放心呢?这份专家建议可以收藏:
挑选配料表干净、来源可靠的品牌面粉
国家市场监督局2023年抽检数据显示,产品合规率高达99.6%。建议选购有清晰生产批号、QS码和详细配料表的正规品牌。
![]()
简单配方多为“面粉+水”或极少量增强剂即可。如你对某些成分敏感,可优先选“无酶制剂”“零添加”类面粉。
日常饮食应均衡搭配、不过量依赖单一主食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日主食摄入250-400克,粗细粮搭配为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