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同学们,准备好,大家一起来跳绳……”花样跳绳的歌谣回荡在操场上,学生们灵巧的身影在彩绳间翻飞,鲜艳的红领巾在胸前飘荡;踢毽子的队伍热闹非凡,羽毛毽子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学生们单脚踢、双脚换、花样踢,引得大家阵阵喝彩;场边一角,玩呼啦圈的学生们扭动腰肢,五彩的呼啦圈随即旋转、起伏……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
![]()
章贡中学学生在大课间跑操。
这是近日记者在赣州市厚德路小学京九路校区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看到的场景。
近年来,章贡区教体系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体教融合,推动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高质量发展,从政策出台到经费保障,从绩效考核到部门协同,把“健康第一”的理念落到了实处。同时,学校把大课间、课后服务、社团活动和专业训练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从“人人都参与”到“尖子有平台”的完整成长链条。该区连续5年获评全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十强县(市、区),学生多次参加羽毛球、摔跤、射箭等体育项目全国比赛,并取得佳绩。各学校因地制宜,形成了各自特色。“集体项目”保证每个孩子都动起来,“菜单定制”让学生们有得选、愿意练,再加上AI技术辅助,确保了全员参与、常态开展。如今,爱运动的学生多了,有特长的学生有了展示和提升的渠道,校园体育氛围日趋浓厚。
场地有限 运动无界
“体育锻炼要从小抓起,体育锻炼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镜’就少一些”。为全面落实教育部的“体育活动每天2小时”要求,赣州市厚德路小学京九路校区以“场地有限、运动无界”为原则,精心打造“静如止水、动如脱兔”特色大课间活动。活动依托学校“自然+科技”的办学特色,破解了学校场地空间有限的问题。
![]()
赣州市厚德路小学京九路校区学生在大课间跳绳。
在动态活动方面,大课间创新推行“跑操+体能操”的组合模式,每日按区域、分班级有序组织室外跑操活动,教师全程参与以把控跑操节奏;为学生量身编排的体能操搭配激励性口号,切实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非跑操班级以“班操+基础室内操+礼仪操”的“三操组合拳”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与文明习惯;小课间时段开放了各类体育器材,组织开展跳绳、乒乓球、踢毽子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校园内还设置了“跳绳墙”,让跳绳成为习惯。
静态活动则体现了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学校开放了人工智能教室、射击教室、图书阅览室等功能教室,供学生在教室内自主开展编程、激光叶雕、AI英语听说等活动;校内还设置了能量转换站、涂鸦墙、图书角等区域,兼顾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文化浸润。
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在章贡中学的大课间,一些学生正在操场上进行三人制篮球赛。赛场上,队员们配合默契,断球果敢、运球灵活、投篮精准,攻防转换间尽显青春风采;场下观众热情高涨,掌声与呐喊声交织,每一次精彩进球都引发阵阵欢呼。通过赛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篮球技能,更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与不服输的竞技精神。
章贡中学通过构建“赛事引领、社团支撑、心体共育”的体育育人体系,大力推进体教深度融合,让体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石。学校坚持以赛事为纽带,搭建多元化体育竞技平台,让每一位师生都能在运动中展现自我、锤炼品格,营造“人人爱体育、班班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氛围。为满足学生多样化运动需求,学校创新开展三人制篮球赛与五人制足球赛,以“轻量竞技、全员参与”为原则,让球类运动成为传递热血、凝聚友谊、锤炼意志的重要载体。
打造“一校一品”活动特色
赣州市文清路小学则以阳光大课间为切入点,开启一场靶向施策、全域联动的育人探索。赣州市文清路小学四个校区在阳光大课间时段每天坚持30分钟练习广播体操和跑操训练,以整齐队列培养纪律意识。小课间时段,四个校区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形成了“一校一品”的活动特色。
该校豪德校区的集体项目玩出“层次感”:低年级的“凳子操”,不用额外器材,利用课桌凳做伸展、跳跃动作,适配低龄学生安全需求;中高年级编创“篮球操”,融合拍球、运球基础动作,搭配动感音乐,又酷又能练技能;拓展层:每月一次年级集体拔河赛,以班级为单位竞技,在呐喊助威中强化团队归属感。此外,豪德校区的“AI运动吧”,虚拟跳绳、体感平衡挑战,学生对着屏幕就能玩,枯燥训练变成“游戏闯关”,设备还能实时提示“姿势对不对”“跳了多少下”,同步记录学生的运动数据,生成“成长档案”,做到科学锻炼不盲目。
叶坪路校区呼啦圈玩出新花样:利用呼啦圈为运动道具,让集体运动兼具统一性与趣味性。学校的《活力大课间 玩出新风采》2024年、2025年连续两年荣获赣州市中小学大课间视频展示评选小学组一等奖。
梅江路校区菜单定制选择“对胃口”:学校实行“孩子点单、学校配菜”,课前发问卷,挑选学生最爱的跳绳、软球投掷等“高人气+低门槛”项目,按活动类型划分“运动区”“休闲区”,每周一更新,再也没有“被迫运动”的学生。
环城路校区推行“室内+室外”双轨化时光:室外按年级跳绳、滚轮胎、练足球绕桩等基础运动,避免跨年级冲突;室内开放图书室、棋类教室、益智区,满足阴雨天气或身体不适学生的活动需求,真正做到“人人有得玩、个个能参与”。
水东中心小学的大课间把“乡土味”做成“特色菜”。用一根弹力带模拟“春种秋收”劳动过程,将体育与劳育深度融合,既不用复杂器材,又贴近农村学生生活,让大课间充满田园乐趣,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阳光少年”。(记者涂家福 通讯员刘志斌 汤政宇 文/图)
[责任编辑: 廖锐]
原标题:让每个孩子都成为“阳光少年”——章贡区推动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掠影 来源:市场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