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图书馆将全力探索深度数字化、专题研究等活化路径,让这部文化瑰宝更好地服务社会、滋养公众,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11月12日,陕西省图书馆藏宋元《碛砂藏》古籍文献开发项目启动仪式暨重刊合作座谈会在该馆长安路馆区召开。
陕西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周云岳,陕西省图书馆馆长助理、历史文献部主任窦鹏,西安市卧龙寺方丈常礼法师,佛教版本专家李际宁,扬州藏经院典籍研究会执行会长王兴红,普陀山佛教协会弘法部干事、金陵书局总编辑清禅法师,北京国图书刊公司出版人赵维屏等出席会议。会议由陕西省图书馆副馆长、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强颖主持。
![]()
在会议交流发言环节,王兴红表示,宋元《碛砂藏》重刊工程的启动,既是对古代典籍的抢救性保护,也是对中华文化根脉的深情回望与主动传承。该项目是一次集文献整理、版本考证、数字化修复、学术研究与文化推广于一体的系统性文化工程,承载着“继绝学、传文脉”的时代使命。
常礼法师、清禅法师均表示,《碛砂藏》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重刊出版是其整理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具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意义。
李际宁表示,在条件成熟的当下推进重刊,对《碛砂藏》内容完整性、版本精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项目在做好编辑整理工作的同时,实现知识传递、人才培养、陕西文化名片打造等多重目标。
四位专家学者一致肯定馆藏宋元《碛砂藏》古籍文献开发项目的重要意义,认为其不仅能抢救性保护珍贵文化遗产、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将显著提升文献可用性与学术准确性。
![]()
周云岳介绍了馆藏《碛砂藏》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启动《碛砂藏》重刊项目,以现代技术对其进行高精度、原貌影印出版意义重大,既是推进古籍保护与活化利用的重要实践,也将成为2028年《碛砂藏》入藏陕西省图书馆一百周年的珍贵献礼,更是致敬历史、开启新篇的关键一步,能够有力彰显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本项目获得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高度关注和肯定,今后一段时间是省图书馆的工作重点。
![]()
座谈会现场,项目合作方签订协议并交接资料,共同启动馆藏宋元《碛砂藏》古籍文献开发项目。最后,全体参会代表合影留念,并围绕重刊合作等细节开展深入交流。
据悉,陕西省图书馆所藏《碛砂藏》是现存最完整的宋元版大藏经之一,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与历史意义。
此部藏经的发现与流传,亦是中国近代佛教文献史上的一段佳话:1923年,康有为在陕西访碑时偶然发现《碛砂藏》部分经卷,引起学界瞩目;后经朱庆澜居士等人全力推动,于1935年影印出版《碛砂大藏经》,不仅使这一濒临湮没的珍本得以流传,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大藏经搜寻与保护的热潮,直接促成了《赵城金藏》《永乐北藏》等多部重要藏经在各地的陆续发现与整理,堪称近代佛教文献复兴的标志性事件。
![]()
此次座谈会的召开,是陕西省图书馆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珍贵古籍整理研究与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举措。陕西省图书馆将充分发挥馆藏优势,强化数据整理和学术研究工作,切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古籍保护成果惠及社会更广泛群体。
(秦毅、赵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