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法务服务的所有细分领域中,股权架构是少数能真正影响企业命运的领域,也是我非常推荐律师一定要做的业务。
股权架构设计一做,就意味着深入了企业和老板的最顶层,实现了深度绑定。
但是这股权架构设计这个业务,和税务几乎是密不可分的。
说白了,很多老板想设计股权架构,背后真正的动机,往往就是跟节税有关。
01股权架构设计的背后,是税务
你在抖音也好、小红书也好,在随便刷一下关于“股权设计”的内容,十有八九都在说:“合理节税”“税务优化”“少交点税”。
所以如果律师只讲“股权”,不讲“税”,那老板听完会觉得你这这些法律服务也没什么新东西,财税机构也能做,你还不懂税。
我也采访了很多同学和朋友,有做中小企业的律师、也有做上市公司的、还有做外企的。大家的共识是:在股权架构设计这件事上,律师发挥的作用并不算大。
尤其是对上市公司或者大公司来说:真正做设计的往往是券商、FA,律师更多是在后面审合同、做合规性把关。
到了中小企业这一层,情况也类似:很多时候是财税顾问、财税公司在主导架构设计。律师更多被当作出事了再找的角色。
而且,说实话,股权架构设计本身并不复杂,真正复杂的是税。
与此同时,对很多律师来说,税务又是一个比较难处理、比较陌生的领域。
所以你会发现一件很现实的事:整个“顶层设计”的话语权,往往不在律师手里。
那律师做这类业务的优势是什么?为什么要做?
02律师做股权架构与税务优化业务的优势在哪里
我们问了很多律师和老板,大家共同的感觉是:股权架构设计最难的,不是“设计”的那一下,而是“落地”和“延伸出来的风险防范”。
股权架构设计,最简单的部分,反而就是“画结构图”本身。
你随便在网上一搜:各种“金字塔架构”“合伙平台架构”“双层持股”“家族信托架构”……文章一大把,架构图也是一大堆。
你再去看一下各家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里面把现在的股权架构、历史上曾经走过的架构、中间调整的原因和边界
都写得明明白白的。
股权架构设计本身没有什么“不传之秘”,只要你愿意看材料,所有东西都摆在那儿。
但是,这里面最难的、最有价值的落地和风险防范,恰好就和律师的业务高度相关。
那股权架构与税务优化落地中的风险是如何形成的?
我举几个例子,一些高风险的“歪点子”。
那些高风险的股权架构歪点子01
例如,老板可能会说:“我听说有一种架构叫金字塔架构。我只要出很少的注册资本,比如67.6万,就能撬动 1000 万注册资本的公司。我来整一个。”
![]()
对于老板来说,这个点子听上去很诱人:用小钱撬动大盘,产生成倍放大的控制权。
但很多老板根本没有把后面的东西想清楚。
你说我自己只出 67.6万就可以了。
那问题来了:你旁边这些持 49% 股份的小股东,他们要不要出资?他们是不是也得把钱真金白银地拿出来?
如果大家都要按照注册资本出资,你很可能会发现:“咦,我好像根本凑不够这么多钱。”
凑不够怎么办?
有些人就开始动歪脑筋:
“我先把钱从下面的公司转一圈,再转回到出资账户上可不可以?”
“我先把钱垫进去,实缴完了再想办法弄出来。”
这就很容易踩到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红线。
而且你架了那么多层公司,每一层都有股东、都有注册资本、都有出资义务、每一年还有一堆工商、税务、年报、记账……
对一个中小老板来说,很多时候他只是“有一个点子”,结果发现根本落不了地,或者落地之后风险极高。
那些高风险的股权架构歪点子02
再比如,有的咨询公司会对老板说:“我有一个点子,我帮你设计一个防火墙架构。”
他通常会怎么讲呢?
先给你设一个主体公司,再加一层控股公司,再来一层“防火墙公司”,上面再挂一个“家族公司”,最后搞一个“钱袋子公司”,专门给你把钱“打出去”。
![]()
然后他会给你画一张非常“好看”的架构图,一层一层往上:
再跟你说:“你看,一旦主体公司出事,风险到不了你个人。再通过钱袋子公司给你做核定征收,给你搞到一个很低的税率。”
听上去是不是很诱人?
但是真正落地的时候,很多操作和资金路径都是有巨大法律风险的。因为在利用核定税率的时候,往往需要虚构一些大额咨询费,再虚开发票。
这个方法是税务稽查的重点,很可能要触碰到虚开发票的刑事红线。
更何况,在新《公司法》下,这些公司很可能一股脑儿给你穿透了,风险防范也未必。
那些高风险的股权架构歪点子03
再比如,有的“大师”会对老板说:“老板,你这业务风险很高,我给你弄个代持吧。”
代持不难,风险防范也有一定道理。
但是没有专业法律素养的人,设计代持可不会考虑太多:
代持协议有没有效,会不会失效?
代持人耍赖怎么办?有没有内部确认与防反悔机制?
新《公司法》下的出资实缴义务怎么处理,谁来负责?
如果代持人转让股权或代表股东胡乱行事,善意第三人情况怎么预防?
最终这些烂摊子,倒是可能会叫律师来收拾。
从这里你就能看出来,架构设计的核心难点在于:
第一,这些“点子”听起来都很美好,但没有人认真把落地细节、资金往来、责任承担讲透。
第二,真正去设计、执行这些结构的人,往往不是律师,而是财税机构、咨询公司,甚至是所谓“大师”,很难有律师的法律思维和底线意识。
第三,很多方案的边界其实很模糊,一旦踩到刑事或税务红线,最先出事的是老板和企业。
而这些恰恰都是律师最擅长、也最有价值的地方:
律师更会从风险、防火墙、责任边界来考虑问题;
律师更了解公司法、税法、甚至刑法之间的穿透关系;
律师能够给出既能落地、又不踩线的解决方案。
所以我反而会觉得,很多看起来“商业味很重”的架构设计业务,其实更适合律师来做,而不是完全交给纯财税团队。
03律师为什么一定要拿下股权架构与税务优化业务
但是现实里,很多老板并不会第一时间想到“找律师来做股权架构”。
常见的认知是:“律师不懂商业,没有商业思维,做事太保守。”
换句话说,在他们眼里:架构设计是一件“很商业化”的事,律师更多像“审核合同的工具人”。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架构业务流向了财税公司、FA、中介,而不是律师。
但是,律师为什么还是很有必要、也很适合做这件事?
我个人的想法很简单,主要有几层:
第一,如果想长期深度服务一家企业,就必须成为它的“军师型律师”。
不仅仅是“合同审核员”,而是参与到决策过程、顶层设计、架构搭建这些更前端的环节里。
第二,深入参与股权架构、税务设计,可以把律师的价值最大化。
说白了,由律师把架构打好,这家公司一般不会发展得太差。
因为律师天然会多想一步:风险在哪里?最坏情况是什么?哪条是法律底线?
第三,能同时搞定“法+税”的律师,不可替代性会更强。
在企业砍预算的大环境下,如果一个律师只会处理合同或诉讼,老板会想:“我是不是可以用一个成本更低的律师,做同样的事情?”
但如果你能同时搞定法律架构和税务逻辑,那就成了一个:“我不用另外再找一家财税顾问”的综合型顾问。
从我们接触到的很多企业来看,这种“法+税一体化”的服务,更容易被老板认同,也更容易谈到更高客单价和长期顾问。
那,律师应该如何拿下之类业务呢?
04律师靠什么拿下业务——强调风险
律师想要拿下这类业务,一定要强调“风险”。
核心目的只有一个:让企业和老板理解,为什么这件事必须由律师来做。
你要让企业认知到,股权架构设计有这么多风险,你最好请律师来做,最能把控风险、让事情不出错。律师不是打下手,律师要做顶层设计、把控底线与边界。
那具体可以和老板谈哪些风险呢?
第一,是法律风险。
首先,是控制权流失风险。
比如投票机制设计不当,小股东联合架空控股股东;融资过程中股权过度稀释;代持协议不规范导致实际控制人无法主张权利。
这里律师可以强调,自己能通过这些方式帮企业解决风险:
设计 “投票权委托 + 一致行动协议”,锁定控股股东的表决主导权。
约定增资优先权、反稀释条款,避免融资导致的控制权稀释。
规范代持协议,明确代持范围、权利行使方式、防反悔机制,留存出资实缴凭证。
其次,是股东纠纷风险。
比如合伙人意见不合导致公司僵局;离职员工要求兑现股权激励;股东未经允许转让股权引入外部股东。
律师可以引入这些服务:
在公司章程或合伙协议中约定僵局解决条款,如强制退出、股权回购等。
股权激励协议明确 “离职即终止”“未达标即清零” 等条款,避免纠纷。
设定股权优先购买权,限制股东对外转让股权,维护股权稳定性。
最后,是合规瑕疵风险。
比如合伙企业被认定为避税工具;股权架构与实际经营不符;代持导致股权归属争议。
律师可以这么强调自己的作用:
保证架构与实际经营一致,合伙企业需有真实的管理活动,避免空壳化。
代持行为需符合《民法典》相关规定,必要时进行公证或备案。
定期梳理股权架构,确保股权归属清晰、出资实缴到位。
第二,是税务风险。
包括但不限于:拆分主体去骗取小微优惠、注册到税收洼地、盲目做核定征收、用空壳公司避税、设“潜在子公司”避税……
除此之外,还有一批常见高危操作,你也可以讲:
阴阳合同、虚开发票、伪造资金流等;
金税四期大数据覆盖之下,很多行为一查就出来;
不要心存侥幸、不要轻信部分财税机构的“花式口径”,有的做法让你直接踩进“虚开”,一旦触发,没有所谓首次/前两次免罚,很可能直接入刑。
第三,是企业管理层面的风险。
第一个要点,不要把架构设计得过于复杂,多大的企业盖多大的庙。
一上来就照着大公司复杂组合架构去搭,不合适。
主体一多,税务、法律、决议、工商都要跟着做,管理成本巨高。任意一处出问题,全盘皆输。
正确做法是从简单起步,一点点推进。
第二个要点,是把握“及时性风险”。
要告诉老板,股权架构设计一定要趁早。
因为调整架构,必然涉及股权转让,而股权转让在税务上基本是“形式主义”。
就算是你是为了调整架构去做股权转让,也大概率要缴税。
而且,越往后拖,企业的规模资产越大,税就越高。
所以,股权架构的设计越早做越合算。
企业刚起步,未盈利/报表不健全/未实缴/名下少资产,估值低,转让计税额低、中介成本也低。
越往后越难,账簿健全、有待分配利润、名下有房产/土地、实缴完成,股权更值钱,计税更高、合规成本更大。还可能被按公允价值、甚至按逃避税路径审视。
这个特点,有助于推动老板尽快决策找律师,因为企业越做越大,动作越难、成本越高。
05
结语
那说了这么多,最后想落到一个很简单的结论上:
股权架构+税务,这块业务,不是“可做可不做”,而是律师如果不做,就会一点点丧失话语权。
你不做,会有人做——财税公司会做,所谓“大师”会做,甚至一些完全不懂公司法、不懂刑法的人也在做。
他们敢画图、敢拍胸脯、敢许诺节税效果,但真出事的时候,站在一线收拾烂摊子的,往往还是律师。
反过来,如果你愿意往前走半步:敢和老板聊架构背后的税务逻辑,敢把那些“看上去很美”的歪点子拆给他看,
敢把法律风险、税务风险、管理成本讲明白,再联合靠谱的财税伙伴,一起做落地方案。
那在老板心里,你就不是一个“法律工具人”,而是一个真正的“军师型律师”。
这件事不需要你一下子把税法吃透,也不需要一上来就做特别复杂的跨境架构。
完全可以从最简单的地方开始:从股权转让背后的税说起,从减资和分红的顺序说起,从“这条路走下去会不会踩刑事线”说起。
慢慢地,你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同样是常年顾问,有的律师一年到头就是审合同、回微信;而有的律师,可以和老板一起谈股权、谈税、谈未来三到五年的路径。
后者,才有资格谈更高的顾问费,更高的信任度,和更长久的合作。
所以,如果你本来就想长期服务企业客户,那股权架构+税务处理这块业务,真的值得你下决心拿下来。
如果你希望深入学习,想看看一些优秀的涉税律师是怎么做的,11月17日-11月19日,是我们《2026增值税法时代,涉税法律服务新机遇》线上论坛。
连续3天,每天19点-21点,每天都有深耕税务专业,拿到结果的律师伙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懂税的律师是怎么做业务的:
![]()
想要围观的律师,可以扫码入群(如群满,加legalmvp321,拉你进群):
PS:重磅福利!我们针对企业最常见的7类股权涉税场景——涵盖分红、股权转让、股权激励、清算等,系统整理出《股权涉税关键税率速查表 + 实务全解析(附政策依据)》,共14张表格、超过5000字。
这套资料可能是史上最全面、最清晰的股权税负工具包:既有可快速理解、便于客户沟通的简版速查表;也有附法规条文与政策依据的详细版解析表,助你从实务到法理,一表掌握股权全流程的税务逻辑。
如果你想获取这份干货满满的资料,赶紧把你身边对税法业务感兴趣的律师同行,拉进直播群里,拉满10个人入群,就可以凭截图联系芒芒( 加legalmvp321 ),免费领取:
![]()
“LegalMVP律海芒芒”公众号为北京律海芒芒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律海芒芒以法律AI平权为使命,由姚俊倩(郡主CoCo)、王德浩(Wonder)、齐天宇三位创始人领衔。核心产品包括AI 赋能培训、AI 技术产品、私域IP打造、法律服务产品落地咨询与工具赋能。了解律海芒芒全部产品,请点击链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