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部门跨界联动,34项举措精准发力,东营这场尊师惠师行动赚足目光。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形式主义被“亮红灯”,这些承诺戳中教师痛点。
但政策红利能否穿透层层壁垒,真正让教师轻装上阵?
![]()
图片来源于网络
11月12日,东营市相关新闻发布会上,市教育局局长董玉奎详解教师队伍建设成果。市委市政府锚定教育强市目标,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为教师队伍发展筑牢根基。
师德师风成为教师发展的“硬门槛”,贯穿准入、招聘、职称等全流程。正向激励持续加码,五年间5名教师获评齐鲁最美教师,151人当选市级教书育人楷模,240名优秀教师获通报表扬。
“县管校聘”改革打破编制桎梏,近五年补充教师4696人,2065名基层教师突破岗位限制晋升副高。“十四五”期间,6388名校长教师跨域流动,让优质资源活起来。
人才梯队加速成型,培育出3名国家教学名师、84名省特级教师等高层次人才。工资保障落地见效,教育基金会精准赋能,15部门联手推出的34项举措,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政策落地,关键在“破梗阻”
政策好不好,要看执行到不到位。
东营的惠师举措覆盖面广,但基层学校的“中梗阻”往往是政策落地的绊脚石。有些减负规定到了学校层面,就变成“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34项举措中,“进校园事务审核备案”是关键一招。
若能严格执行,杜绝“摊派任务”“评比泛滥”,教师才能把时间还给课堂。反之,再好的政策也会沦为“空中楼阁”。
只有让教师成为政策落实的“监督员”,开通便捷投诉渠道,才能让形式主义无处遁形,让惠师红利真正落袋。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教师期待,不止于“减负担”
教师的核心诉求,是在专业领域获得尊重与成长。
减负只是基础,更要让教师在职称晋升、专业发展上少走弯路。东营的乡村教师职称新政,就精准回应了这一需求。
34项举措包含教师培训、教科研支持,这是比“涨工资”更长远的投资。当教师能心无旁骛地参与研修、深耕课堂,教育质量自然水涨船高。
尊师惠师不能搞“一阵风”。
34项举措需要常态化推进,建立长效机制,避免“活动结束、政策失效”。教师的安全感,源于政策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从“减负”到“赋能”,从“保障”到“发展”,东营的举措已迈出第一步,接下来的执行力度,将决定这场教育变革的深度。
![]()
图片来源于网络
34项举措诚意满满,但真正能减掉多少“非教学负担”?
工资保障能按时兑现吗?基层教师的晋升通道会更通畅吗?
你的身边有哪些教师“减负难”的情况?
来评论区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