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次重回金华却是从一个名为“万相重光”的浙江佛教艺术特展开始。Tina请来了省博的研究员来为我们讲解,顿时让这期耕心之旅的开端成了知识盛宴,不仅更了解了佛法在浙江的流传史,而且更明白了佛教之于人心是怎样的存在。
![]()
![]()
![]()
有同行的Xin使说,原来也来过金华,却不曾关注金华也有佛,或者说那时也无时间和心情走进博物馆,现在年过中年却发现自己可以沉下心来看这些,居然还心有感应,不知是不是老了,还是经历的事情多了。
其实这次来先去看金华博物馆是我提议的,上次来看过金华璀璨的历史,尤其是“百工之乡”义乌的发展史,包括人才辈出的金华名人,就想让大家看看金华的励志故事,穷山恶水依旧可以通过双手成就富裕之乡,那么我们条件更好的地方怎么可以因为一时的挫折而丧失勇气?
这次听到了佛教在浙江的几次兴盛和劫难。印象最深的是“重筑圣地”,大唐玄奘还需要去印度求取真经,到了宋朝杭州已经成为东亚佛教信仰的中心,观音和弥勒的道场都在浙江,是因为在印度本土已不复存在,于是信众们就重构了道场,将原来不知名的一个小岛改作普陀,而弥勒也因为浙江的布袋和尚有了新的形象,成了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跟武则天时代的已判若两人。
听老师讲佛教能在浙江兴起恰恰是因为乱世,偏安浙江的皇帝和百姓会将更多对来世的寄托向佛法中求。老师说的好,其实是越穷苦的底层百姓越信佛的,正因为今生艰难,才寄希望于来世。佛提供了很多赎罪的法门,就有了积德积善的通道,人们才能在乱世中安定。这次来才听说原来万佛塔是在抗战中主动拆除的,就为了减少目标,让金华免于被轰炸,这也算是佛的一次舍身庇护。
路上有Xin使问我怎么看当下的房地产市场,如今银行都下场卖房了,他们家那边(山东的一个三四线城市)两年的新房房价都腰斩了,他问我何时是个头。我说当人口老龄少子化已成定局,而外部还存在巨大的动荡阴影,就难以说探底已完,只能从少数看得到的确定性中找方向,比如面向6070后的银发经济,比如城镇化后的再中心化,比如缓解焦虑的疗愈生活方式。
![]()
![]()
![]()
![]()
就像我们这次耕心之旅的主题“双龙问道,智者无为”,改造后的双龙宾馆打动我们的不是“双龙”的故事而是刻意保留的青苔和若缺的马赛克地面,是设计师说“设计不在于无限扩张物理的边界”,是藏在参天大树里的洗尘洗肺洗心。在这座黄大仙修成正果的仙山上,知道不做什么比要做什么更重要。
老师说按照佛教的传说人类早就进入了末法时代,作为未来佛的弥勒一直是以候命的形态存在,而至于他长成什么样全在人心。据说布袋和尚圆寂前留下一段话“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从此人们就认为他就是弥勒佛。
他还留下四句偈语,其中两句是:“末法浊世,众生迷失,雨打芭蕉,空空作响”和“心灯未明,执相妄求,如盲摸象,各执一端”,说的正是末法时代如何走出迷茫。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耕心之旅在龙岩的培田村插秧念的那首诗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也是布袋和尚写的。
所以,跳出宗教色彩来看,他说的何尝不是一种处世哲学,外面的环境越乱心越要静,越是害怕失去什么越是要向内求,别人越是乱动自己越是要笃定,慢就是快,少就是多,老就是新,无为胜有为。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