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儿一冷,不少钓友就犯了难:扛着竿子转半天,打了七八个窝子愣是没一口,急得围着钓位转圈,嘴里还嘟囔“这鲫鱼到底躲哪儿猫着呢?”其实冬季钓鲫真不能死磕,得先摸透鱼的性子——天冷了鲫鱼又怕冷又挑食,在肥水、中性水、清水里的藏身地压根不是一回事。今天就把不同水质的找鱼秘方说透,再配上游钓、逗钓的小技巧,保准你上鱼率翻倍!
一、肥水钓鲫
先说说啥是肥水?就是水色发绿、发褐,蹲岸边往水里看,顶多能看清50厘米内的东西,水底往往还积着一层厚厚的酱泥。这种水里氧气少、杂物多,鲫鱼不会瞎溜达,全扎堆在“有氧气、有吃的”的小角落。
1、首选1米浅水草边,没草就找杂物堆
肥水的深水区没啥阳光,又冷又缺氧,鲫鱼才不往那儿钻;反而1米左右的浅水区不一样,太阳一晒水温就上来了,水草还能光合作用产氧,草丛里藏的小虾、小虫更是鲫鱼的最爱,简直是天然的“食堂+氧吧”。
要是钓点没水草也别慌,就找浅滩里有石头堆、树枝桩的地方。这些杂物能挡住底下的酱泥,鲫鱼既能在缝隙里躲寒,还能捡着被水流冲过来的食物,比光秃秃的浅滩强十倍。
2、辨清气泡再下竿,鱼泡沼气泡要分清
肥水的鲫鱼呼吸、拱食时会吐气泡,要是看到水底冒一串串细小的泡泡,那十有八九是鱼群在底下。不过得跟沼气泡分清:鱼泡小而密,还会跟着鱼移动;沼气泡又大又散,一直固定在一个地方冒,可别认错白打窝。
![]()
二、中性水钓鲫
中性水是最省心的,能见度在50厘米到1米之间,水色清亮不浑浊。这种水里的鲫鱼活性最高,就是天然食物少点,只要窝料选对了,鱼群很快就会聚过来,堪称冬季钓鲫的“黄金水质”。
1、跟着天气选深浅,温度决定钓位
晴天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是黄金时段,太阳把水面晒暖了,鲫鱼会成群游到1.2-1.5米的浅滩晒阳阳、找吃的,这时候钓浅准没错;要是碰到阴天或者降温天,浅水区水温降得快,鲫鱼就会躲到2-2.5米的深水区避寒,就得赶紧换长竿钓深。
2、腥香窝料别省,一小把就够聚鱼
中性水的鲫鱼缺吃的,窝料必须用腥香味的才能勾住它们。可以用虾粉拌碎玉米,或者红虫粉加酒米,味型稍浓点穿透力强。打窝不用贪多,一小把撒在钓点就行,等鱼聚过来后,挂钩用同款钓饵,鲫鱼抢食可凶了,聚窝速度比其他水质快一倍还多。要是嫌麻烦,直接买现成的腥香酒米也成,效果一样好。
![]()
三、清水钓鲫
清水就好认了,能见度超过1米,水清亮得能看见水底的水草、石头,这种水里的鲫鱼长得肥、体质好,但警惕性也贼高,轻易不靠近岸边,都藏在深水的隐蔽地方。
1、2-3米深水区是核心,专找藏身处
清水的浅水区太亮堂,鲫鱼怕被天敌发现,肯定不会待;2-3米的深水区水温稳定,水底的螺、蚌和水草还多,既有吃的又安全,妥妥的鲫鱼藏身地。选钓位时优先找深水底有乱石堆、水草团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是鲫鱼的“安全屋”。
2、找鱼星+藏身影,细节决定成败
清水里鱼星看得特别清楚,要是看到水底冒细小的泡泡,就是鲫鱼群在活动,这时候要悄悄打窝,说话都得轻点儿;另外鲫鱼眼尖,钓友站在岸边太显眼会惊鱼,最好躲在树后、草堆旁,抛竿时动作轻缓,让饵料轻轻落在窝点,千万别“啪”一声砸下去,不然鱼全跑了。
冬季鲫鱼都是小群活动,一个窝点钓个3-5条就没口了,说明窝里的鱼基本钓光了,别傻傻等着。要么换提前打好的备用窝,要么在原窝补一小把酒米续窝,过半小时再回来钓,保证能钓上不少小鱼群。
其实冬季找鲫鱼的核心就一句话:哪儿舒服、有吃的,鱼就往哪儿去,而水质直接决定了这些“好地方”在哪儿。把这几套方法记牢,下次钓鱼前先看水质再选钓位,保准你这个冬天不空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