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专街25-1号后楼,一座1927年建成的俄罗斯风格老建筑静静矗立,历史保护建筑的铭牌诉说着它的百年沉淀。一楼戈雅咖啡的木质门扉后,老式木地板与油漆墙裙氤氲着旧时气息,俄罗斯建筑特有的细长门窗棂,定格着时光的痕迹。因纪录片《晚霞中的红蜻蜓》再度走红后,这座隐匿于老街深处的俄式老楼,连同院内的丁香树,成为哈尔滨新晋网红地标,更成了承载城市记忆与光影故事的“天然摄影棚”。
![]()
让这栋老俄楼焕发新生的,是哈尔滨籍导演苗萌。1982年出生的苗萌,父母都是风华厂科技工作者,童年在森林小学度过的时光,让家乡的一景一物都刻进了他的记忆。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系的他,在北京工作多年却始终牵挂着故乡。
![]()
2020年,苗萌执导的纪录片《晚霞中的红蜻蜓》斩获北欧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这部穿越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的作品,以“悠长而恍惚的梦境”质感,唤醒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而红专街25-1号后楼,正是这部纪录片的核心取景地,这座老建筑天然的俄式风情,完美复刻了老哈尔滨的生活肌理。“这个院子特别有哈尔滨的感觉”,苗萌在采访中坦言,哈尔滨因铁路而生、华洋杂处的百年历史,藏在建筑的一砖一瓦和人们的生活细节里,而这座老楼正是这份记忆的最佳载体。
![]()
事实上,这座近百年的老建筑早已是影视圈的“熟面孔”。从《滚滚红尘》的爱恨情仇到《闯关东》的江湖意气,从《我心飞翔》的浪漫诗意到《超载》的亚冬情结,再到《晚霞中的红蜻蜓》的深情回望,众多影视作品都在此搭建故事舞台。俄式风情的建筑细节,让每一部作品都能精准捕捉到哈尔滨中西合璧的城市底蕴,而一砖一瓦、一树一影承载的银幕故事,更让这里多了层光影传奇色彩。如今,不仅实力派明星在此驻足演绎、打卡,让老俄楼成为兼具历史厚度与艺术温度的城市风景。
![]()
红专街25号老俄楼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处网红地标。它是老哈尔滨生活的“活化石”,藏着分秋菜、糊窗缝的市井烟火;是影视作品的“灵感摇篮”,见证着银幕内外的动人故事;更是城市记忆的“传承者”,让百年冰城的风情与温度,在光影流转中代代相传。院内的丁香树年年绽放,就像这座老楼一样,始终以优雅姿态,诉说着哈尔滨的过去与现在。
![]()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申志远 于秋莹
编辑:马云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