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打破了G7峰会的规矩,专门给中国留了一席之地?这种情况几十年来还是头一次。![]()
G7峰会一直是西方富国俱乐部,从不带中国玩。但马克龙突然想邀请中国,背后是他的支持率跌到15%,以及G7内部的分裂。这不是对中国的恩赐,是西方秩序玩不转后的自救。
过去G7邀请伊朗外长,那是给面子。现在马克龙想邀请中国,那是求帮忙。七国集团从1976年成立至今,第一次考虑让中国坐上嘉宾席。彭博社爆料,法国已经和德国通气,德国表示支持。爱丽舍宫不否认,只说"愿与新兴国家合作"。这个表态基本就是默认了。你可能不知道,G7邀嘉宾通常只请盟友或亲西方国家,比如印度、巴西、沙特。2019年马克龙请伊朗外长,已经让外界意外。这次直接升级到中国,跨度更大。这不是一时兴起,是G7发现自己说话不管用了。俄乌冲突、加沙危机,G7里只有美国在唱主角。特朗普今年6月在加拿大G7峰会提前退场,连联合声明都不签。西方国家集体焦虑:不带中国,很多国际问题真解决不了。马克龙的支持率跌到15%,超60%民众希望他下台,他急需外交突破挽回形象。![]()
G7刚成立时,七个成员国GDP占全球70%以上,说话一言九鼎。冷战结束后更是风头无两,动不动对别国发号施令。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G7影响力开始下滑。金砖国家崛起,上合组织扩员,全球南方国家不再唯西方马首是瞻。2024年,G7GDP占比跌破40%,而金砖国家已经接近30%。此消彼长,G7的号召力大不如前。拜登时期,G7开个会还像回事。特朗普一回来,连表面文章都不做了。今年加拿大峰会,特朗普提前一天走人,说要去处理中东事务。美国拒绝签联合声明,G7内部裂痕公开化。马克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意识到:如果不接触中国这些新兴力量,G7会被时代甩在后面。邀请中国,不是给中国送大礼,是给G7续命。"G7的邀请,从恩赐变成了求助,这是国际格局最现实的写照。"![]()
马克龙打这个主意,有三层考虑。第一层是个人政治生存。他上台后换了四个总理,最近一个总理勒科尔尼上任27天就辞职。法国议会没有多数派,左右拉扯,政府在预算、养老金改革上寸步难行。他的支持率跌到15%,创历史新低。三年后的总统大选,他赢得连任希望渺茫。如果能在外交上留下“邀请中国参加G7”这笔,哪怕下台也能当“优秀政治家”。第二层是法国大国地位。法国一直以独立自主外交自居,想在美俄中之间左右逢源。马克龙想成为第一个打破G7壁垒的西方领导人,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的空间虽小,但只要中国点头,他就能在外交史上留名。第三层是对抗美元霸权。中法在“去美元化”上有共同利益,法国希望借助中国推动多极化。但马克龙也明白,这个算盘不好打。中国不是召之即来的客人,G7内部也有阻力。他邀请中国,中国不一定买账。"马克龙的邀请,本质上是政治豪赌,赌的是法国的国际地位和他个人的政治遗产。"![]()
对中国来说,去不去G7峰会,不是面子问题,是利益考量。G7讨论的多是西方内部事务,中国去了也未必有话语权。金砖、上合才是中国发挥影响力的主场。但去G7也有好处:可以当面阐明立场,分化西方阵营,展现大国气度。对普通人来说,G7邀请中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的发展已经让西方无法忽视。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的声音越来越重要。你用的国产手机、看的国产电影、坐的国产高铁,背后都是国家实力的提升。G7的邀请,是西方对中国实力的变相承认。但这种承认不要也罢,中国不需要G7的"恩赐"来证明自己。国际格局的变化,最终会变成你口袋里的钱、你出行的便利、你生活的安全。 中国去G7,不是为了给马克龙撑场面,是为了争取更好的国际环境,让普通人过得更好。![]()
G7邀请中国,不是西方敞开怀抱,是单极秩序临终前的挣扎。马克龙想靠这个挽救法国地位、挽救G7影响力,但改变不了大势。全球多极化浪潮不可阻挡,金砖扩员、上合扩容,全球南方国家集体觉醒。G7不邀请中国,会被边缘化;邀请了中国,也解决不了内部矛盾。中国去不去,取决于有没有实质利益,不是给马克龙送人情。"G7的邀请,标志着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开始瓦解,这不是中国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 马克龙考虑了几个月,可能很快访华敲定细节。但不管结果如何,一个事实已经清晰:西方说了算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