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绿捷食安事件”的调查结果公布之后,网上的舆论热点迅速聚焦在了涉事人员将面临怎样的惩罚:公司食证和营业执照将被吊销,多名负责人被逮捕,员工多年不得再从事食品经营。
这些惩罚固然重要,它们给公众传递出明确的信息——食品安全不能触碰。但另一件更重要的事却常常被忽略:处理坏人只能解决过去的问题,如何保证“这类事件明天不会再发生”,靠的永远不是某一次惩罚,而是常态化监管机制。
校园食品安全,尤其如此。
![]()
校园餐是最不该出问题的地方,却往往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孩子没有选择权,他们每天吃什么、如何吃,由学校与供应商决定,而一旦链条中某个环节松动,影响的往往是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的身体健康。
这次事件中,同一批次的虾仁流向全市 211 所学校。在过往几年里,绿捷内部多次有人反映食材异味、食材质量问题,却被层层压下。
根源是什么?还是腐败。围标、陪标、统一作假标书,这些商业上的违法行为最终直接绕过了校园餐最核心的保障。
问题并非某个人“坏”,而是整套寻租机制给了坏人可乘之机。
从通报细节可以看到一条令人愤怒的事实链:
驻校厨房人员没有按规范清洗冷冻虾仁,焯水时发现了虫体;
基层工作人员把情况上报,却在更高层被要求统一口径、删除证据;
公司过去多次发现食材异味,却从未向监管部门报告;
招投标环节被人为操控,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监管部门和教育部门长期未能发现其中的系统性漏洞。
绿捷的问题根本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溃烂。孩子们面前的一盘劣质“虾仁炒蛋”,只是背后溃烂所体现出来的一个小小脓疮。
对校园食品安全的治理逻辑,仍然高度依赖企业的自觉和监管部门的抽查,而缺乏一种不依赖任何单一主体的、全链条、常态化的监控体系。
食品安全的本质,是典型的需要“预防优先”的公共治理领域,但目前的模式依然是“出了事再重罚”,即所谓的“事后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只要敢赌一把,就是巨额利润。只要监管方面出现懒政,问题就很难被披露。
上海的家长们对于校园餐的不满在网上已经发声很久,却无人理会,说明之前的监管机制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
上海这次的应急反应其实非常迅速:市委市政府接管,光明集团在一天之内接手 484 所学校的供餐,确保学生不断餐;调查组深入企业,依法取证、刑事追责。
但应急处理的效率,并不能替代日常监管的长期有效性。
必须要问:为什么监管没有在此前几年发现绿捷的问题?为什么围标能够多年得逞?为什么一个市级承包商能反复瞒报食材问题而无人察觉?体系里哪些关键环节长期处于“盲区”?
甚至连虾仁供货的境外冷链环节出了问题,也直到事件发生后才被逆向推断出来。
要想真正让校园食品安全变得稳固,靠的不是行政系统每一次的应急治理,而是能在平静状态下运作的制度。
上海这次提出了五项综合整治方向:强化供应链管理、提升厨房硬件、优化家长陪餐、定期抽检、完善招投标流程等。这些都是正确方向,但它们如果仅停留在“意见”和“若干措施”这一级别,那么作用将极其有限。
一个机制要真正发挥效力,必须做到三个层面:可量化、可监督、可倒查。
以供应链追溯体系为例,应该从源头做到全程可追溯,所有供货批次的生产、运输、温控记录,要能够在线查看,并让学校和家长在合理范围内参与监督。
厨房操作环节更是重中之重。应当形成“操作留痕机制”——包括关键工序的自动记录、视频留档、随机抽检等,让厨房不可能轻易“凭经验省略步骤”。
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必须常态化进入校园餐监管体系,与行政部门形成互相制衡,而不是“上面抽查一下、学校自检一下”就算流程。
![]()
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招投标制度的彻底透明化。
校园餐是巨大的公共预算来源,比如绿捷年入高达5.6亿。如果招标流程被固化在一个封闭的小圈子里,围标、陪标、暗箱操作就会层出不穷。
这种招标,应当由教育、审计、纪检、市场监管、家长群体等多方共同监管招投标,而不是单一部门“包揽”,同时建立自动化预警机制,如果投标结构异常、报价异常、企业关联异常等都要触发人工复核。
还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校园餐,校长和老师必须一起吃,“以身试饭”。
一个成熟社会对于食品安全的治理理念,不应该是“出了事就抓人”,而是“不让事发生”。
将大量社会资源投入到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其实是治理的成本最低效、收益最不稳定的一种方式。
特别是在校园这样涉及未成年人的场景,食品安全既需要技术手段,也需要程序透明,更需要媒体的持续监督。
处罚坏人,是对过去的交代,而建立制度,是对未来的负责。
真正的校园食品安全,不来自一次次的严惩,而来自一套不依赖“商家良心”的常态化安全机制。
“绿捷那些人的良心去哪了?”这样的质问其实没什么意义,而应当一直追问:“监管机制为什么失效了?招投标为什么不公正了?”
孩子们的每一顿饭,都不应该依靠所谓良心来保障,食品安全更不能靠运气来维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