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张大鹏
对正处于全面振兴关键阶段的沈阳而言,优化营商环境是必须牢牢守住的“生命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这条生命线连接市场主体的信心,关系振兴发展的根基,决定城市未来的命运。唯有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强责任担当,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软环境,才能筑牢振兴发展的坚实基础。
优化营商环境,需在政务服务的“减”与“增”间实现突破。减的是时间、材料与跑动,破除的是影响市场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需聚焦企业和群众办理量大的高频事项,深化流程再造,推动“只提交一次材料”向“一次不用跑”升级,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增的是服务效能与体验,推动政务服务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跃升,打造更多“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场景。推动12345热线办理提质增效,持续擦亮“找茬”“听劝”品牌,做到有需必应、无事不扰。
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法治建设的“立”与“破”中彰显公正。必须将法治环境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扎实推进基层执法专项整治,坚决做到“五个严禁”“八个不得”。深入开展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快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推进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强化重点领域法律服务,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优化营商环境,重在政商关系的“亲”与“清”中把握尺度。着力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各级干部需主动当好企业的“服务员”“快递小哥”。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进企业”专项行动,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真心实意送政策、解难题。压实各地区各部门主体责任,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引导全社会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共识,形成共建共治格局。
践行“营商环境就是我们自己”的理念,应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开展对标提升行动,系统推进营商环境建设,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沈阳最鲜明的特质、最核心的竞争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