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新华日报)
“车子虽停在楼下,充的却是楼上自家电,安全、方便,电费还没差价,给这项惠民利民措施点个赞!”在淮安一住宅小区,居民王先生边给爱车充电边说。
这一便利得益于淮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市场监管、消防、供电等部门创新推出的“零差价 自接电”模式。该模式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充电设施,实现充电价格大幅降低,同时有效解决了“飞线充电”和车辆上楼带来的安全问题,切实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隐患:充电“易迷糊” 安全无保障
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是市民比较关心的问题。第三方充电桩普遍存在加收服务费、收费标准杂、预存额返还难等问题。从使用经济上,王先生算了一笔账,以前用第三方平台给自家电动自行车充满电需2—3元不等,改造后再充电直接减半,经年累月能省不少钱。
更令人担忧的是充电安全问题,由于公共充电设施不足,居民常常采取“飞线充电”或将电池提回家充电的方式。王先生说,“现在好了,楼下充电和自己家用电一个价,方便又便宜,再也不用冒险了。”
创新:政府建“专线” 居民享“底价”
淮安积极探索新的充电解决方案,“零差价 自接电”模式应运而生。
政府投资建设充电设施,通过“一户一专线”方式将充电端口直连居民自家电表,居民仅按居民生活用电价格付费,不再产生任何额外服务费用。这一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实现了“电价零差价+服务零收费+使用零距离”。在具体实施中,政府部门在小区统一规划建设智能充电设施,为充电位设置“专属充电箱”,并通过专线直接连接至居民自家的电表。
针对老旧小区改造中的技术难题,该市采用“车棚集成化布局”科学规划公共通道;对原有线路进行升级改造以适配充电功率需求;采用物理锁简易设计,实现老年群体“开锁即充”。充电棚配置灭火器、烟雾报警器等消防设备,确保充电安全。
协同:跨部门闭环管理 确保项目落地
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全链条监管体系来推进这一民生项目。住建局负责牵头统筹充电设施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衔接;市场监管局负责电价监管与变相收费查处,常态化组织销售单位行政约谈;消防救援支队为项目提供防火安全技术指导,参与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集中夜查行动;供电公司则提供技术支持,优化接电服务流程。各部门定期召开推进会,形成“规划—建设—监管—运维”闭环管理。
淮安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零差价’模式的核心是回归充电的能源本质。电费是多少就收多少,政府不从中赚取一分钱,目的就是最大限度降低居民的充电成本,将其打造成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秦连彬 骆超 刘国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