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3000℃以上高温,火箭喷嘴里喷出的热气,怎么没把自己熔化?

0
分享至

火箭发动机喷出的火焰,温度高达3000℃以上,几乎能瞬间融化钢铁。可就是这样一团堪比太阳表面的高温燃气,喷嘴却敢于“贴脸硬刚”,并在几分钟高强度工作后安然无恙,甚至还能多次复用。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这温度到底有多恐怖?

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温度通常在3000-3500℃之间。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普通钢铁的熔点不过1500℃,飞机发动机叶片用的镍基高温合金也只能扛到1100℃,就连被称为"最耐高温金属"的钨,熔点也不过3410℃。



更要命的是,这可不是放在烤箱里慢慢加热。火箭燃烧室里的高温燃气会以每秒2000-3000米的速度(相当于8-9倍音速)直接冲刷喷嘴内壁。这种极端条件下,传热效率是普通环境的上百倍。

打个比方,如果把喷嘴比作一块冰,那这3000℃的高速气流就像一支工业级喷火枪正对着它吹。别说几百秒,能撑住1秒都是奇迹。

历史上也证明了这个难度。



1942年,德国V2火箭进行首次试飞时,发动机喷嘴在工作了18秒后突然烧穿,火箭在空中解体。工程师们前后测试了65台发动机,平均寿命只有65秒,而V2火箭需要工作至少70秒才能完成任务。



1961年,美国开始研制土星五号火箭的F-1发动机。第一批测试的喷嘴,全部在点火后10秒内报废,不是烧穿就是开裂。NASA为此专门成立了“喷嘴攻关小组”,花了整整3年时间。



那么,现代火箭是怎么征服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的?答案是四招组合。

一:用"硬骨头"材料死扛

既然普通材料扛不住,那就找更耐高温的。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几种极端材料。



第一种是难熔金属家族,比如钨、钼、铌、钽,这些金属的熔点都在2400℃以上。

SpaceX 的猛禽发动机的部分组件用的就是铌合金C103,熔点高达 2468℃,而且在高温下强度依然很高。

这类材料最大的优势,就是“死扛”能力强。只要不融化,它就能撑得住。



但问题来了,即便是2468℃,面对3480℃的火焰还是不够看。而且这些难熔金属有个致命缺点,就是太重了。

钨的密度是钢铁的2.5倍,如果整个喷嘴都用钨制造,火箭自重会增加几百公斤,得不偿失。

于是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第二种——陶瓷基复合材料,尤其是耐高温陶瓷。



这是航天领域的“新贵”。用碳化硅纤维编织成网状结构,再用陶瓷浆料填充,最后高温烧结成型。

这种材料耐温可达1650℃,而且密度只有钢铁的1/3。



中国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就大量采用了C/SiC(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

2016年首飞时,这种材料制造的喷嘴扩张段经受住了1600℃ 高温考验,而重量比传统金属喷嘴轻了40%。

不过陶瓷虽然轻、硬,但也有短板,就是一旦超过极限温度,往往是“碎裂式报废”,不像金属那样有塑性变形的缓冲。



如果说陶瓷基复合材料是新锐,那第三种——碳-碳复合材料就是“王者”。

这是目前材料学的“天花板”。用碳纤维和碳基体复合而成,理论耐温超过3000℃,而且有个神奇特性,温度越高强度反而越大。

航天飞机的鼻锥和机翼前缘用的就是它。在返回大气层时,这些部位温度高达1650℃,碳-碳复合材料能反复使用上百次而不损坏。



但即便用上这些“硬骨头”材料,面对喷嘴喉部那3480℃的极端高温,依然扛不住太久。

所以,工程师们想出了第二招:既然材料不够硬,那就想办法给它降温。

二:让燃料先“洗个冷水澡”

你可能以为火箭喷嘴靠风冷、灌冷水降温?其实都不是。真正的“保命术”,是一个堪称天才的设计:再生冷却

它的原理很简单也很绝:在燃料点火前,先让它绕喷嘴墙体走一圈,完成一场“冷却旅程”。



如果你把火箭喷嘴切开,会发现它的内壁其实是双层结构,就像保温杯一样。只不过保温杯的夹层是真空隔热,而火箭喷嘴的夹层里流淌的是燃料。

工作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低温燃料(液氢是-253℃,液氧是-183℃,煤油也只有常温)从喷嘴外壁的冷却通道流过。

第二步,燃料流过时带走喷嘴内壁的热量。就像你用冷水冲手,热量从手传导到水里,手就凉下来了。



第三步,燃料本身被加热到几百度,变成了“温燃料”或“热燃料”。

第四步,这些预热过的燃料进入燃烧室,与氧化剂混合点火。

这个设计精妙在哪?它不仅解决了冷却问题,还把“废热”变成了“预热”,一举两得,效率拉满。



以美国 F-1 发动机为例(就是土星五号上那台巨兽,单台推力680 吨):它的燃烧室温度高达3300℃,如果没有冷却,喷嘴内壁温度会飙到3000℃以上,而采用煤油再生冷却后,喷嘴内壁温度被压制到了800℃,温差达到整整2500℃!



还有上面提到的SpaceX的猛禽发动机。它用液态甲烷作为冷却剂,通过精密设计的通道,把喷嘴喉部(温度最高的区域)的金属内壁温度控制在600℃以下。

你可能会想:液态甲烷的沸点是-161℃,这么一冲不是早就汽化了吗?

没错!而这正是它厉害的地方。



液体变成气体时会吸收大量热量,这叫做相变冷却,比单纯液体流过带走的热量要多得多。就像你出汗时,汗液蒸发带走体热,你才感觉凉快。

但这招再生冷却虽然强,但不是万能的。

燃料流速和流量都是有限的。而且喷嘴喉部的面积非常小(通常只有几十平方厘米),燃料从通道中流过的时间短得惊人,不到 0.1 秒。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燃料根本带不走所有的热量。而最靠近火焰的那薄薄一层金属,温度依然会超过材料的极限。怎么办?

这时候,就该下一招登场了。

三:让材料“以身殉职”

有些一次性使用的火箭,工程师们干脆用了更极端的策略——烧蚀冷却

原原理也简单但粗暴:在喷嘴内壁涂一层特殊材料(通常是酚醛树脂、石墨、或者特种高分子),让它在高温下慢慢气化、分解。



为什么这样能降温?

因为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就像冰块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每一次相变都会吸热。

这层烧蚀材料在高温下会发生热解反应,分解成小分子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等)。这些气体从喷嘴内壁表面“冒”出来,一方面吸收了大量热量,另一方面在内壁表面形成了一层低温气体保护膜,阻挡了高温燃气的直接接触。



打个比方,这就像古代守城时,守军往城墙上泼水。水变成蒸汽时吸收热量,延缓了城墙被火攻烧穿的速度。只不过火箭喷嘴的烧蚀材料比水"牺牲"得更慢、更可控。

比如咱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早期型号,喷嘴内壁就刷了一层石墨基烧蚀涂层。每次发射后,这层涂层会被烧掉薄薄一层(通常几毫米),但核心金属结构完好无损,足够完成200-300秒的工作任务。



还有美国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比如航天飞机的助推器)也大量使用烧蚀材料。那两根白色的固体助推器,内壁贴了厚达5厘米的橡胶基烧蚀层。每次发射后,烧蚀层会被烧掉2-3厘米,但依然留有安全余量。



可惜,这层材料只能用一次。而且烧蚀过程会产生烟尘、颗粒物,污染燃气流,影响发动机效率。所以现代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如SpaceX的猎鹰9号、星舰)基本不用这招,而是把宝押在再生冷却技术上。但对于一次性火箭来说,烧蚀冷却依然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之一。



当然,除了上面两种冷却方法外,还有蒸腾冷却、屏蔽冷却和膜冷却、和辐射冷却等方法,它们往往作为辅助,与再生冷却或烧蚀冷却协同作战。

四:气体自己形成的“保护膜”

除了前面提到的三种“人造防护手段”,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物理现象,在默默守护着火箭喷嘴,那就是——边界层效应



就是当流体(气体或液体)流过固体表面时,紧贴表面的那一层流体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流速接近于零。而这层“慢速流体”就叫边界层。

举个例子,河水从河床上流过,最贴近河底的那层水几乎是静止的,往上一点流速逐渐加快,到河面中央流速最快。河底的那层静水,就是边界层。



火箭喷嘴里也有类似现象。当3000℃的高速燃气(流速2000-3000米/秒)冲刷喷嘴内壁时,紧贴内壁的那层气体流速很慢,相当于在内壁和主流燃气之间形成了一层“缓冲垫”。



这层边界层虽然温度也很高,但因为流速慢,传热效率远低于主流燃气。就像你把手伸进热水里会烫伤,但放在100℃的水蒸气里(桑拿房)却能忍受一样,因为流动的热气比静止的热气传热效率低。

那边界层有多厚呢?

在火箭喷嘴里,边界层厚度通常只有几毫米到1-2厘米。别看这么薄薄一层,却能降低几十到上百度的温度。



工程师们还会特意设计喷嘴的形状、燃气流速、喷射角度,让边界层尽可能厚一点、稳定一点。比如在喷嘴喉部附近设计一些微小的凹槽或扰流结构,人为增厚边界层。



虽然边界层的隔热效果有限,但配合前面的材料、冷却、烧蚀等技术,就像给喷嘴穿上了“几层防护服”,足以在3000℃的高温中存活了。

写在最后

从材料革命到冷却系统,从烧蚀保护到流体力学,人类用了近百年时间,才让火箭喷嘴在3000℃高温下“活”下来。

这背后是成千上万次失败、爆炸、重来。正是这些看似“不可能”的技术突破,让人类从地球走向太空。



所以,下次看火箭发射直播时,当那道刺眼的橘红色尾焰冲天而起时,请记得那不单单是火焰,更是人类用失败与智慧点燃的奇迹。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高市早苗的言论有多恶劣?这个美国人一针见血!

​高市早苗的言论有多恶劣?这个美国人一针见血!

环球时报国际
2025-11-13 22:42:54
美智库:俄军实控波城46%,八国发表联合声明支持乌克兰

美智库:俄军实控波城46%,八国发表联合声明支持乌克兰

史政先锋
2025-11-14 17:58:49
剪腿版小鹏机器人进入小鹏展厅 机器人团队视为耻辱

剪腿版小鹏机器人进入小鹏展厅 机器人团队视为耻辱

手机中国
2025-11-14 11:51:07
当年南海打捞出日军沉船,发现一铁箱被焊死,切开后专家震惊哽咽

当年南海打捞出日军沉船,发现一铁箱被焊死,切开后专家震惊哽咽

领悟看世界
2025-11-12 01:06:46
台独急先锋赖清德突然改口:两岸可以统一,国台办一句话戳破真相

台独急先锋赖清德突然改口:两岸可以统一,国台办一句话戳破真相

文史旺旺旺
2025-11-13 20:17:18
薄一波晚年反省,当年不该支持此人上台,他给国家带来大麻烦

薄一波晚年反省,当年不该支持此人上台,他给国家带来大麻烦

扬平说史
2025-11-06 20:22:42
美预言家朱迪再爆猛料:美日中命运已定,此岛将首遭灾

美预言家朱迪再爆猛料:美日中命运已定,此岛将首遭灾

心灵短笛
2025-05-15 15:12:03
高速失速频发,上汽大众多款车型陷入集体维权风波

高速失速频发,上汽大众多款车型陷入集体维权风波

鲁网淄博
2025-11-13 18:26:31
亚朵大战全季,传统五星级酒店输麻了

亚朵大战全季,传统五星级酒店输麻了

IC实验室
2025-11-13 15:50:52
“潜水员水下关闭他人气瓶”,疑还拍视频发朋友圈,三亚辟谣事件非本地发生;协会:正配合有关部门调查核实

“潜水员水下关闭他人气瓶”,疑还拍视频发朋友圈,三亚辟谣事件非本地发生;协会:正配合有关部门调查核实

极目新闻
2025-11-14 10:18:29
中国投资6700多亿建设雄安,面积相当于3个纽约,如今咋样了?

中国投资6700多亿建设雄安,面积相当于3个纽约,如今咋样了?

小莜读史
2025-11-14 21:06:54
世界台联宣布重要决定!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回归:丁俊晖曾夺得首冠

世界台联宣布重要决定!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回归:丁俊晖曾夺得首冠

越岭寻踪
2025-11-14 04:57:49
越南1.03亿人口拥有631万辆车,山东1亿人汽车保有量如何

越南1.03亿人口拥有631万辆车,山东1亿人汽车保有量如何

柏拉图的诉说1
2025-11-14 16:41:37
医生被护士骂的理由能有离谱?网友:我一直以为护士是医生的佣人

医生被护士骂的理由能有离谱?网友:我一直以为护士是医生的佣人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13 00:15:03
闹大了!佛山一家长“炮轰”春秋假,提出四个不理解,引发热议…

闹大了!佛山一家长“炮轰”春秋假,提出四个不理解,引发热议…

火山诗话
2025-11-13 18:42:49
特朗普按下开战按钮,俄罗斯终于能复仇?中国收拾日本的机会来了

特朗普按下开战按钮,俄罗斯终于能复仇?中国收拾日本的机会来了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5-11-14 12:10:15
生活普法|92、95、98是否都属于卖淫?

生活普法|92、95、98是否都属于卖淫?

奇葩游戏酱
2025-11-09 01:23:56
严控融雪剂,北京要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实行“包段扫雪”

严控融雪剂,北京要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实行“包段扫雪”

奇思妙想生活家
2025-11-14 00:46:21
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只有此一人,真的漂亮,而且很媚,媚而不俗

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只有此一人,真的漂亮,而且很媚,媚而不俗

乡野小珥
2025-10-19 14:41:29
石宇奇先声夺人,陆光祖攻下天王山,江苏3-2浙江成就六冠王霸业

石宇奇先声夺人,陆光祖攻下天王山,江苏3-2浙江成就六冠王霸业

钉钉陌上花开
2025-11-15 00:42:42
2025-11-15 06:23:00
半解智士 incentive-icons
半解智士
探索大千世界,知识永无止境
607文章数 2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京东“失去的五年”后,找到新增长了吗?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体育要闻

7-0狂胜!15万人口小岛离世界杯只差1分

娱乐要闻

王家卫让古二替秦雯写剧情主线?

财经要闻

财政部: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游戏
手机
家居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迟迟没有Switch2版!这三款任天堂第一方游戏太可惜

手机要闻

双11霸榜后再爆!iPhone17激活破1000万,Pro Max凭新造型占近4成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国防部:日方若胆敢铤而走险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