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银行三季报的“冰火两重天”:利润高增背后的隐忧与破局
在长三角地区六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杭州银行2025年三季报呈现出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1.35%的营收增速排名垫底,14.53%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却高居榜首。这种“冰火两重天”的表现,既展现了头部城商行的经营韧性,也折射出当前银行业转型中的深层挑战。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信用减值“瘦身”撑起利润增长拆解利润表可见,信用减值损失的大幅下降成为利润增长的关键推手。前三季度该指标同比减少17.63亿元,降幅达38.47%,直接带动营业利润增长13%。这种“以减值换利润”的操作,本质上反映了银行在资产质量阶段性改善期的财务调节能力——截至三季度末,杭州银行不良率稳定在0.76%,拨备覆盖率虽从年初的541.45%降至513.64%,仍居行业前列。但细究数据,不良贷款余额增加6.51亿元、逾期贷款占比攀升至81.64%等先行指标,暗示资产质量压力正在暗流涌动。更值得警惕的是,可疑类贷款激增127%与次级类、损失类贷款双降形成的“剪刀差”,可能预示着风险分类标准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理财子公司扩张埋下资本隐忧杭银理财的快速扩张构成另一重挑战。管理规模突破5500亿元、年增速超30%的亮眼数据背后,部分产品如“幸福99卓越”已出现-1.43%的年化亏损。作为并表子公司,其风险加权资产的快速增长正加剧母行资本补充压力。中诚信国际报告警示,这种业务扩张与资本补充节奏的错配,可能在未来制约发展空间。而三季度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22.94亿元亏损,更暴露出在市场波动加剧环境下,非息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
“科创3.0”模式成转型突破口面对传统息差收窄的行业困局,杭州银行的破局之道在于深耕区域经济特色。通过构建“1+7+N”科创金融专营体系,该行已服务2.3万家科创企业,培育320家上市公司,形成从科技支行到成长性评估模型的全链条服务。2025年主承销的民营创投机构科创债,更开创了直接融资服务“硬科技”的新路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