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应试教育这条路在国内,不过走了几十年而已,要改其实也不是很难的事。只要高考改变人才评价标准,或者借鉴国外教育发达国家成熟的选材经验。
个人觉得,高考表面上是在追求门门功课都让人学,打基础。本质上,门门教育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学生读了十几年书,只是停留在做卷子、刷题,任何一门学科技能压根连入门都没。
比如语文学科,识字教育基础上,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书籍,从事写作练习。小学段先培养学生把事情写清楚,逐渐消除口语化、流水账叙事风格。写简单的记叙文,编故事、进行简单的口语演讲训练。效果评价也是根据学生写作质量进行等级评价即可。学校、家长围绕培养阅读习惯、口语讲故事、演讲训练和叙事训练下功夫,不进行盲目攀比。
初中段,可逐渐增加训练难度,训练议论文、简单学术论文的阅读和写作。编写故事的写作技巧等,训练诗歌、散文、小说的阅读和写作。培养从生活中观察与寻找写作素材等……
语文的核心,不是卷子上的阅读理解,每个人对于一篇文章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理化生等自然科学学科,小学段突出科学现象的观察,基础科学书籍的阅读,简单科学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这简单的科学实验报告,懂得如何从实验中发现科学道理。生物可以观察和绘制身边的动植物图谱,观察天文现象,推广阅读基础科学书籍,认识星空图谱等。
音体美也围绕特长培养,让有兴趣,有特长的同学的特长充分得到开发和培养。
教育选材,不是依赖于标准答案的考试卷子命题,更多的通过学生的学科技能来考察对理论的掌握情况。比如语文,小学段可以让学生用秋天、苹果园、喜鹊等素材编写童话,通过作品的质量来给学生评定等级。
为什么国内近几十年,只有小学毕业的莫言老师拿到一枚诺贝尔奖?国内那么多文学研究生、博士生反而籍籍无名?只能说国内语文教育,更在乎空洞的理论掌握情况,忽视了文学写作能力的培养。国内的语文教育只是埋头做卷子,与写作能力培养几乎脱节。
同时,国内的理化生做得考试题,国际上任何一名顶尖的科学家都未必领教过。国内学生的理化生学习的认知,只是停留在沉迷于一本教材刷题,国外的科学家却醉心于图书馆阅读大量科学书籍、沉醉于实验室进行了大量的科学探索。国内的科学教育与科学实践严重脱节,即使学到高中,被高考淘汰,依旧没有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进入社会,所学的知识几乎很少可以用到实践中去。或者,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进一步进行科学现象的观察、实践和探索。
就好比培养厨师,学生压根没进过厨房,连一道简单的菜都没动手做过,只是埋头在教室里背了一大堆菜谱,进行了各种繁琐的配料比计算,却根本没动手做过一道菜,没体味过做菜的乐趣。背诵一大堆科学原理、做做计算题,能算是学过厨师?
所以,高考选才更应该转为学科专业能力的考察,而不是各学科只是背背书、做做卷子而已。
应该看到,即使封建科举制下,也是考察人才的阅读面和写作能力,做过今天这么花里胡哨的语文考试题吗?国外的科学教育,也是在一天到晚只是埋头教室做考试题,不读科学书?不做科学实验?
应试教育走到今天这般田地,要改革,先要改变学科教育的评价模式,改变人才的评价模式。不执迷于空洞的书面理论,扎实的开展学科技能真实本领的培养和比试!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脱离学科实践,只要在教室里醉心于背背书、做做题就能开展好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