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 2999 字,时长约 9 分钟
· 本文来源:刘胜军大局观(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置顶推荐:
文/刘胜军
果断出手
受疫情、房地产下行、世界秩序重构等内外因素冲击,2024年经济一度面临极大压力(),突出表现在“远洋捕捞”现象此起彼伏()。
幸运的是,2024年9月政治局会议及时出手,扭转乾坤,中国经济开启修复之路:
——推出降利率、降首付、取消限购、地方收储等组合拳,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
——召开民企座谈会、《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
——将大力提振消费作为2025年首要任务,提出“投资于人”、消费品以旧换新
——推出以雅鲁藏布江水电站为代表的“两重投资”
——推进新一轮地方债务置换,严禁“远洋捕捞”
——针对通缩压力,实施更大力度的降息、大力反内卷
应该讲,这些举措准确把握住了稳经济的关键穴位,精准发力。2025年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速达5.4%,比2024年5%明显回升,房价也出现回稳,社会信心呈改善态势。这些成果来之不易。
压力再现
不过,顺着时间的推移,政策效果逐渐消退,稳经济的压力再度浮现:
——2025年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7%(2024年为增长3.2%)。投资下降的主因来自:1)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5.3%;2)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4.7%;3)外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2.1%;4)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5%。
![]()
——房地产销售额降幅高于销售面积降幅,表明房价持续下跌,仍未企稳。10月份,70个城市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下降0.45%,为一年以来最大跌幅;二手房价格下跌0.66%,为13个月来最大的降幅。高盛再发警报:楼市见底时间推迟至2027年。近日,楼继伟在第16届财新峰会指出,“房地产低迷仍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将拖累消费、增强通缩趋势”。给定房地产在居民财富中的重要性,持续四年之久的房地产下行正在拖累消费意愿。今年前三季度,住户存款增加了12.73万亿元(已达2024年全年增加额14.26万亿元的89%)。法拍房现象也对房价产生了冲击:2025年1-10月全国法拍房挂拍房源 60.5 万套,最终成交 13.8 万套,总平均折价率 74.4%。
![]()
——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但最近几个月下滑速度明显,凸显“以旧换新”效果的快速消退。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创下去年8月以来新低。对“体感”影响很大的是餐饮业:1-10月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3.3%;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4%,表明“消费降级”压力。更具指标性意义的是,茅台价格跌破1600元大关()。
![]()
![]()
——1—10月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7%,已连续35个月负增长,通缩压力仍未消除。
![]()
为什么?
之所以在采取了诸多措施后下行压力依然显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疫情中经济活动的停顿,透支了中低收入家庭的储蓄,延长了疤痕效应。只有靠大规模的消费补贴,才能较快弥补这一后遗症。“以旧换新”虽有效果,但规模相对较小、受益者主要是仍具有良好购买能力的人群。
2、房价刚性预期被打破、居民部门负债率过高、开发商高风险未解除,致使稳地产难度很大。
以上两点导致消费信心下滑,内需不足。
![]()
消费信心指数仍未恢复
3、内需不足导致内卷,企业获得感不强,缺乏投资意愿。企业大规模出海和FDI下滑,也放大了这一问题。企业投资减少,影响就业,进而又会抑制消费意愿,形成负面循环。
![]()
4、地方债务压力虽有缓解,但在税收增速放缓(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0.7%)、土地出让金萎靡(前三季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4.2%)的情况下,地方财政依然捉襟见肘。在这种压力下,“远洋捕捞”恐难禁绝,而是会更加隐蔽、低调()。
需求侧与供给侧相互影响,无疑加大了政策难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面这段话很具针对性: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怎么办?
1、稳经济速度越快、态度越坚决,则效果越好。一旦悲观预期形成,短期趋势被固化,再扭转回来难度很大。
2、要以消费作为核心突破口。从第一轮稳经济的政策来看,地方政府债务被视为关键突破口。其实,消费更关键。消费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消费改善,则企业利润改善,进而政府税收增长。
![]()
消费活,则全盘皆活
3、给定当前局面的复杂性,刺激力度需要加大。2009-2010年“四万亿”,占当年GDP的12%。如果比照这一力度,如今134.9万亿GDP的12%约为16万亿()。
4、以更大的力度稳地产。房地产被称为“金融危机之母”。稳地产事关全局。建议进一步取消一线城市的限购,放宽对开发商的贷款缓解资金链风险,重启以个税抵扣房贷利息的政策()。
5、不能因科技创新势头良好而忽视经济大盘。今年以来,中国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社会信心大为提振,股市大幅上涨。然而必须看到:1)与房地产和传统产业相比,科技创新占GDP的比重仍然不够高,新旧动能转换不可能一蹴而就。2)科技创新尤其是人工智能,虽然会提高生产力,但在短期内可能反而会取代部分人力,加大就业压力。因此,我们既要为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欢欣鼓舞,又要确保“民以食为天”的人间烟火。
5、改革是稳增长的根本路径。近年来,中国出现了实际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的问题。国家统计局党组2024年11月刊发的“
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向上向好因素累积增多”文章指出:“ 综合相关机构的研究结果看,现阶段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仍在5%—5.5%左右。近年来受需求偏弱、循环不畅等影响,经济增速总体上低于潜在增长水平”。 要充分激发增长潜力,离不开体制机制改革。 经济刺激只能解决短期问题,只是为改革赢得时间。只有改革,才能释放新的增长空间。我们需要以朝乾夕惕的精神推动国企改革、地方债务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审批制度改革、国企民企竞争中性改革、银行体制改革、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以改革促增长()。
![]()
12月3-9日
刘胜军老师带队
玩转东京、富士山、名古屋、京都、大阪
参访无印良品、诺亚财富、丰田汽车、三得利、NHC再生医疗、大和房屋、ATC忘年中心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企业家精神是第一生产力”首倡者
政治经济学+大历史观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佛山市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届专家委员
致公党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委员
长江国际商会首席专家
山东省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会首席专家
著有《下一个十年》
人大·中欧·华东师大
山东·菏泽·定陶人
【《史记·叔孙通传》:“汉王(刘邦)已并天下,诸侯共尊为皇帝于定陶”;《史记·范蠡传》: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
▼ 应聘、演讲邀请、商务合作 ▼
请添加微信:tina71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