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案件被终结本次执行了,是不是就没希望了?”不少申请执行人一听到“终本”两个字,心就凉了半截,甚至认为法院是在“糊弄”自己。
实际上,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简称“终本”)只是一种执行案件的结案方式,并不意味着你的债权再也无法实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只有在采取各种执行措施后,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才会被裁定“终本”。
“终本”不等于“执行终结”,前者是暂时的程序中止,后者则是永久性结束。案件“终本”后,申请执行人还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帮法官“盘活”案件??
01 “终本”后执行法院会做什么?
很多人认为案件“终本”后法院就撒手不管了,这是误解。按照规定,执行法院在“终本”后仍有后续职责。
法院会在七日内将案件信息录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信息库,并统一向社会公布。更为重要的是,终本后的五年内,执行法院应当每六个月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一次被执行人的财产。
若发现财产符合恢复执行条件,法院会及时恢复执行。同时,终本后,法院对被执行人采取的限制消费令、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措施仍然有效。
案件“终本”后,被执行人应当继续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如果被执行人自动履行完毕,当事人应当及时告知执行法院。
02 申请执行人的主动作为至关重要
虽然法院有定期查询的义务,但毕竟案件量大,主动追踪财产线索的重任很大程度上落在了申请执行人自己肩上。申请恢复执行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这是法律赋予申请执行人的重要保障。
1. 全方位查找被执行人财产线索
申请执行人可以成为“超级侦探”,从这些方面入手:
调查不动产:查找被执行人的实际居住地,核实是否其名下的房产。
追踪动产:查找被执行人名下车辆的所在位置及行踪。
关注银行流水:通过合法途径了解被执行人的资金往来情况。
挖掘应收账款:时刻关注裁判文书网、法院信息公开网等渠道查询被执行人是否具有对外债权。
清查知识产权: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查询被执行人是否具有商标、专利等。
关注社交媒体: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观察被执行人的生活状态,分析其经济状况。
2. 善于运用法律工具
除了自己调查,申请执行人还可以:
如发现重要的财产线索,向法院提交《查封、扣押、冻结申请书》。
发现被执行人有对外债权或其他财产性权利,可申请法院出具协助执行通知书。
符合法定情形时,申请变更、追加被执行人。
3. 配合法院提供准确信息
申请执行人应当将收集到的财产线索及相关证据材料及时提供给执行法官。线索越具体、越准确,法院采取执行措施的效果就越好。
有网友分享经验:“案件终本后,我没有放弃,通过关注被执行人社交媒体,发现他经常出入高档场所。我持续收集证据并提交给法院,最终案件成功恢复执行。”
还有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被执行人经常在朋友圈晒自己的资金和理财情况,我默默截屏保存。现在案件即将进入执行阶段,这些都会成为重要证据。”
03 发现财产后的应对策略
一旦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申请执行人可以向执行法院申请恢复执行。如果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且不立即采取执行措施可能导致财产被转移、隐匿、出卖或毁损的,执行法院可以依申请或依职权立即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控制性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采取的查封、冻结等措施都有一定期限。比如,冻结银行存款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查封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查封不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年。
申请执行人应注意控制期限,在期限届满前及时向法院申请续行查封、扣押、冻结,以免被执行人趁机转移财产。
案件“终本”不意味着希望破灭,而是意味着执行策略需要调整。申请执行人要从被动等待转为主动出击,与执行法官保持有效沟通,配合法院查找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只要坚持不懈,很多“终本”案件最终都能实现债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