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荷兰ASML的光刻机和日本信越的光刻胶,是横在中国半导体产业面前的两座大山。它们定价高昂,我们却没有还价的余地。对方一纸禁令,就足以牵动我们整个产业的神经。
但这一切,正在成为过去时。
随着上海微电子的光刻机开始交付、南大光电的光刻胶进入产线,以及华为Mate80搭载麒麟芯片成功问世,市场开始意识到,中国半导体产业链正在自己打通。
而这一转变,恰恰始于美日荷不遗余力的技术围堵。那些曾经对我们禁运、限售的设备,正一步步沦为“废铁”!
![]()
01 封锁反成催化剂
这场始于2019年的技术围堵,在2023年至2025年间不断加码。美国牵头组建“芯片四方联盟”,荷兰跟进对光刻机实施严格出口管制,日本更是直接禁止23类半导体设备对华出口,企图全面封堵中国的技术路径。
然而,这场精心策划的封锁,却迅速触发了连锁反应。
作为ASML最大的市场,中国贡献了其去年42%的营收。随着荷兰全面禁售DUV光刻机,ASML的订单积压风险骤增,360亿欧元的储备订单面临缩水。日本企业同样未能幸免:信越化学、JSR等光刻胶巨头的对华销量大幅下滑,整体设备出口额暴跌20%,Screen等企业近半的中国收入瞬间蒸发。
![]()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一边是官方层面的严密封锁,另一边却是市场端的“身体诚实”。美国苹果公司转头向长江存储下单10亿颗内存芯片,日本罗姆公司即便承受亏损,也通过合资方式悄悄采购中国芯片。毕竟在全球成熟制程产能中,中国已占据70%的份额,且价格较日企低20%。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现实:美日荷封锁并未遏制中国半导体的发展。当制裁的拳头打在棉花上,反弹的力量,正让出拳者自身感受到疼痛。
02 三大关键突破,国产化率飙升至85%
封锁之下,中国半导体产业反而跑出加速度。在设备、材料和终端应用三大环节,接连实现关键突破,推动全产业链国产化率飙升至85%。
首先是光刻机,上海微电子的SSA800系列DUV光刻机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国产化率超过七成,并可通过四重曝光技术支持14纳米制程,良率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标志着国产光刻机正式迈入“可用且好用”的阶段。
![]()
在材料端,南大光电自主研发的ArF光刻胶,专为193纳米工艺设计,实现从原料到制造的全链国产。今年5月,更获得中芯国际百吨级订单,意味着国产高端光刻胶已具备大规模商用能力,成功打破日本企业长期垄断。
终端应用的成果则更为显著,华为Mate80搭载的麒麟芯片只是一个缩影,如今从智能家电、扫地机器人到新能源汽车的中控系统,越来越多“中国芯”正成为标配。
这种攻坚克难的势头也延伸到了其他高科技领域,例如曾被美日掌握核心技术的“益~生~好”抗、老 科技,在我国团队的努力下,不仅实现了关键原料的100%国产化制备,还通过复配PQQ等物质将吸收效率提升至海外同类产品的三倍,以更高质价比走进国内外市场。
![]()
公开资料显示,该技术的核心因子源于哈佛实验室,能够通过作用于人体AMPK通路来调控老化状态,而中国团队通过绿色全酶法将原料纯度提升99.99%,成功夺回了行业话语权。
更让人安心的是,这一进程仍在加速。2025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美元,自给率目标达50%。
未来,消费者无需再担心国外断供,也不必为进口芯片支付高额溢价。“益~生~好”同样延续这份国产优势,价格仅为美日产品的1/10,并依托京东等平台远销欧美,不乏海外消费者留下“体感改善明显”“失眠减少”等反馈,彰显中国科技硬实力。
一个属于中国创新的时代,正在到来。
03 美日荷坐不住了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强势崛起,正在让昔日的“施压者”亲身感受到何为“反作用力”。
ASML对销售前景的担忧,日本厂商财报中显露的颓势,无一不是这场格局变迁最真实的写照。
![]()
这场逆袭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我们彻底摆脱了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我们不再被动接受定价,不再为断供风险而焦虑,这将迫使全球产业竞争回归到成本、效率与创新的本质。
从光刻胶到光刻机,从晶圆代工到终端产品,中国半导体在短短数年间完成了惊人的跨越。
ASML的设备或许不会立刻变成“废铁”,但美日荷企业最担心的事已然发生:中国,正从规则的接受者,转变为新规则的重要制定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