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色礼贤 }
匠心塑陶韵,多肉赋新生
![]()
近日,青岛九中“陶艺+劳动”特色课程以“匠心塑陶韵,多肉赋新生”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兼具动手实践与文化感知的趣味课堂。课上,学生们亲手创作的陶艺多肉作品错落陈列,形态各异的陶制“多肉”簇拥成一片充满生机与意趣的“微型森林”,尽显青春巧思与传统工艺的碰撞之美。
![]()
课程首节,于静老师以理论讲解与实操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同学们走进陶艺多肉的创作世界。从陶土揉制、塑形手法,到叶片纹理刻画、整体形态把控,于老师细致拆解每一步核心技艺,确保同学们掌握创作要领。随后,师生共同赏析多组优秀陶艺多肉作品,从传统中式器物的线条美学,到现代多肉植物的自然形态,丰富的案例为同学们打开创新思路,激发个性化创作灵感。随着创作指令下达,同学们迅速投入实践,挑选心仪的陶土,揉、捏、压、刻之间,原本朴素的陶土逐渐蜕变为形态各异的“多肉”——有的在叶片边缘细致雕琢,点缀小巧“花苞”,尽显灵动俏皮;有的则塑造出圆润饱满的株型,搭配憨态可掬的“底座”,萌态十足。创作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对自然的观察与对美学的理解融入作品,每一件都承载着独特的创意与巧思。
![]()
![]()
进入第二节课,课程焦点转向陶艺的“点睛之笔”——上釉与喷釉。韩明镜老师详细讲解了不同釉料的特性、上色技巧及火候对釉色的影响,指导同学们根据作品形态与风格,选择适配的釉色:或选温润的米白釉,凸显“多肉”的清新素雅;或用浅绿、淡粉釉,还原植物的自然生机。同学们小心翼翼地施釉,专注的神情中满是对作品的期待。
![]()
![]()
当窑火冷却,成品逐一出炉的瞬间,课堂瞬间被惊叹声包围:经高温烧制后,釉色与陶土完美融合,有的釉面晶莹剔透,让“多肉”叶片仿若凝着晨露;有的则呈现出细腻的哑光质感,尽显中式美学的含蓄韵味。同学们捧着自己的作品,脸上难掩惊喜与自豪,指尖触碰着亲手塑造的陶土纹理,不仅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更在实践中体会到传统陶艺的独特魅力,解锁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结合的当代表达方式。
![]()
![]()
撰稿:李飞燕
一审:盖文佳
二审:张 毅
三审:常发友
供稿:课程中心

第3561期
青岛市教育局师德师风监督电话
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
①举报电话:66076592(工会)66076566(办公室)
②举报邮箱:qingdaojiuzhong@sina.com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