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长原本订好的到北京机票,结果来不了了。
原因只有一句话,他触碰了我们的底线,台湾。
台海不是柏林墙,谁想留道缝,我们就让谁撞得头破血流。
先看事情本身,十天之内,德国连踩三道红线。
德国外长放话要保留对台政策弹性,国会启动对华贸易再评估,央行行长跳出来指责中国抢了欧洲饭碗。
![]()
最刺眼的是八号那天,卸任的蔡英文被请到柏林,德国议长亲自端茶送水。
这哪是学术交流,分明是给分裂势力搭台唱戏。
我们没拍桌子,只是让德国人自己体会什么叫闭门羹,真算是够隐忍了。
他们以为这只是外交礼仪的小插曲,却不知道门一关,后面的经济寒风才刚开始吹。
我翻了翻德国工商总会的内部简报。
今年前三季度,德国车企在中国少卖了十一万辆,损失直接换算就是七百亿欧元。
他们嘴上说重新评估,其实最怕评估结果公布,因为一公布,全德股民都能看见饭碗裂了缝。
我还注意到一个小细节。德国央行行长发难的同一天,汉堡港务集团悄悄延长了中国远洋的集装箱码头租约。
嘴硬腿软,是欧洲现在的群像。
稀土这张牌,我们一直没真正打。
![]()
真要动手,只需把出口清单缩三成,德国磁材厂就要停产。
磁材停产,电机就跟着停,整条汽车产业链一起感冒。
有人担心我们也会疼,疼当然会疼,可十四亿人的市场和全产业链的韧性,足够让我们咬牙。
德国八千万人口,一旦外循环卡壳,他们连咬牙的力气都没有。
比如一九八九年,我们用一颗小小的稀土磁铁,就让日本电机厂低头。
今天无非把舞台从东京搬到柏林,演员换了一批,台词还是那套,也照样会管用。
德国现在最害怕的,是连锁反应。
今天中国取消外长行程,明天意大利就可能抢单,后天法国悄悄递来橄榄枝。
欧盟内部各怀鬼胎,谁都想吃德国留下的空位。
![]()
我查了一下,德国绿党正在推动把对华贸易审查写进明年预算。
听起来吓人,其实等于提前告诉企业赶紧囤货。
至于蔡某人,她敢踏上欧洲,我们就敢收紧赴德商务签。
一个卸任政客换一批德国工程师的签证,这笔买卖,我们做得起。
未来三个月,德国车企还要在中国发布三款纯电新车。
发布会照常,电池却可能缺货。
让他们尝尝发布会开成道歉会的滋味,比任何外交辞令都管用。
总结一句。
红线划在那里,谁踩谁疼。德国先疼,是给所有观望者的示范。我们不喊疼,我们让别人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