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不再是‘西方’,而是正在变成‘北方’——柏林、巴黎、伦敦正形成与俄罗斯、中国乃至美国对抗的‘军事三巨头’。”
近日,德国政治学界的一声断言,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从事实来看,此话绝对并非空穴来风。
纵观如今的欧洲,德国2024年国防预算冲到720亿欧元,比2019年翻了一番,誓言把现役军人从18万扩至24万;法国紧跟其后,2024—2030年军费总额锁定4130亿欧元,并计划新增10万预备役;波兰2024年军费占GDP比例已升至4.2%,并一口气下单980辆主战坦克,数量相当于英法现役坦克之和......
欧洲大陆俨然掀起了一场“军备竞赛”。
这一切军备与国防的后果,无疑会大大加快欧洲与俄的矛盾。
那么,加速实现军事化的欧洲,距离与俄罗斯的战争爆发还有多远?
从经济联盟到“战争引擎”
若把时钟拨回十年前,欧盟的标签还是“规范力量”与“贸易巨人”,防务议题很少被提及。
然而在近两年,欧洲的民用预算都被撬开,资金洪流涌向炮管与芯片。
根据欧盟11月6日达成的最新协议,原本用于基础设施与科研的欧盟共同基金,将首次对国防领域敞开大门,再叠加1500亿欧元的“欧洲安全行动”信贷工具,总规模直指8000亿欧元,相当于德国年预算的两倍。
如此大手笔,原因并非一夜之间冒出的“俄罗斯恐惧症”,而是欧洲对自身安全的焦虑。
当华盛顿把航母调往印太,把弹药优先送往中东,欧洲发现自己连维持三个月高强度作战的后勤库存都凑不齐。
乌军每天数千发炮弹的胃口,把德、法、意的军备仓库啃得见底,也啃碎了“外交和经济就能搞定一切”的幻觉。
![]()
于是,欧盟委员会在防务白皮书中写下赤裸的结论:若不能在2030年前填补防空、弹药、无人机等九大缺口,“欧洲将失去威慑资格”。
更关键的是,军工产能的枯萎被视作“战略软肋”。
欧盟的期望是,到2030年,六成武器须产自欧盟内部,而非美韩货家。
欧盟高层坚定认为,与其未来被迫“割肉”,不如当下主动“放血”。
在他们看来,军事化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谁也不敢保证特朗普或继任者不会在凌晨三点发推宣布“北约已死”。
于是,一纸战备路线图被包装成“欧洲主权宣言”,把经济联盟改装成一台轰鸣的“战争引擎”。
军备竞赛的欧洲版本
这次军事进程加速,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资金阀门一开,最先动起来的是与俄罗斯共享陆路边界的那排“前线国家”。
波兰把GDP的近5%塞进炮管,启动“东盾计划”,边境线上混凝土碉堡与智能传感器交替出现;波罗的海三国挖断公路、预埋反坦克桩,提前铺设未来战场的物理障碍;挪威、芬兰则在北极圈内扩建铁路,好让美军M1A2坦克能从港口直接驶往俄芬边境。
柏林更是把军费占比抬升至2%以上,在立陶宛永久驻扎一个装甲旅,完成自二战后首次境外成建制部署。
被媒体泄露的“德国行动计划”显示,一旦冲突升级,联邦国防军将在180天内变身“北约中枢”,吞吐80万联军与相应弹药。
![]()
为了消化这个“巨人食量”,德国经济部悄悄启动“战争经济”模式:钢厂优先生产军用钢材,医药公司囤积血浆,甚至连加油站都被要求储备可供军用车辆使用的特殊柴油。
法国则在疯狂普及“生存手册”。
这本小册子教会公民如何在核泄漏、网络瘫痪或“高强度冲突”里坚持72小时:储水、断电、断网、识别放射性尘埃。
爱丽舍宫的解释很直接:如果民众心理上没有战时应激,任何动员令都会沦为笑柄。
东欧凿壕沟、西欧改宪法、北欧修铁路,欧盟内部出现了罕见的“军事节奏同步”。
而这轮军事同步的直接后果,则是欧洲与俄罗斯的边境态势走向严峻。
战争距离还剩多少?
面对欧洲的疾速军事化,俄罗斯反应巨大。
俄军在西部军区增编了三个摩托化师,把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射程前推到加里宁格勒的落叶林边缘。
波罗的海舰队频繁试射“口径”巡航导弹,模拟打击波兰境内的物流枢纽,战略轰炸机图-95MS沿着挪威海巡航。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动作,彼此真正的风险潜伏在“灰色地带”。
无人机越界、GPS干扰、网络袭击、虚假炸弹警报,这些低成本动作每天都在发生,却难以被归因。
一旦某架无人碎片落在波兰核电站或爱沙尼亚变电站,触发北约第四条款“磋商”,局势便可能在24小时内瞬间升温。
![]()
欧盟官员私下承认,他们最担心的不是红场阅兵,而是“谁也说不出是谁按了按钮”的暗中擦枪走火。
回望历史,1914年的萨拉热窝与1939年的格莱维茨都证明,大战往往始于“可控的小火花”。今天欧洲已把动员时间表精确到月份,把弹药产能精确到发数,却没人能保证“误判分钟”也牢牢按照计划表走。
欧盟这边加速拧紧每一颗螺丝,莫斯科那边随之拉开每一道保险,双方都在同一根钢丝绳上越跑越快,留给外交的喘息空间越来越小。
而当喘息空间被彻底挤压殆尽的那天,或许就是大战爆发的日子。
欧盟委员会主席曾说:“想避免战争,就必须为战争做好准备。”
这句话在2025年的秋冬之交被反复引用,几乎成了欧洲军事化打出的旗帜。
然而,过往的历史证明,当所有人都只为战争做准备时,战争往往就真的来了。
双方都在加强军备,却没人愿意先开口谈“安全互保”。
如果有一天战争真的来临,此刻一味埋头军备竞赛的各方,都脱不开责任。
参考资料
严瑜.欧盟大手笔升级防务,前景如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9-1
王弘毅,徐刚.战略自主下欧俄关系的演化趋向与影响论析[J].国际关系研究,202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