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街参考 · 出品
![]()
作者 | 林默
1
以前的我对拼好饭爱答不理,现在的我对拼好饭情不自已。
就是吃个饭,还是拼的,怎么就有了恋个爱一样的痛苦领悟?
事情是这样的,不久之前,我在社交媒体刷到很多人晒,自己吃上了肯德基的中国锅盔堡。光看图片,本人就已经馋得嘴边流下两行羡慕的热泪。
![]()
再看到别的吃上的人说,“这是来报恩的”“早八人的救赎感”“发明这个的一定是天才”,那种心情就是,这个恩,也得向我报一下。
当我还有些傲慢地掏出手机,准备接收下这个报恩时,我被拒绝了,这竟然是肯德基联合拼好饭开发的川渝限定新品。我所在的城市,并没有被邀请。
那时那刻,我对拼好饭的感情,变得比爱情还要更复杂。
要知道,上一波跟风玩梗拼好饭的吃瓜群众里,有我一个。
也真不怪我们产生那么深深的偏见。在我们消费者心里,安全、好吃、便宜那就是外卖的“不可能三角”,这个不可能三角,拿去评诺贝尔外卖学奖都没有问题。
这里,没有任何质疑诺贝尔外卖学奖的意思,但我们建立这个不可能三角理论的基础是,外卖是一种店铺逻辑,而拼好饭其实走向了商品逻辑。
吃过拼好饭的人,大概都有一种普遍感知,就是自己对经常下单的具体商品倒背如流,比如4.9元的柠檬水、6.9元的奶茶、10元鸡腿盖饭套餐。至于对做这个拼好饭的店铺热卖着啥,卖多少钱,咱反倒不太熟。
这种感受其实证明了,拼好饭走的是爆品思路。商家上线的不是复杂的菜单,而是已经完成搭配的固定商品。用户也不用打开店铺挑选、再下单,就能直接购买喜欢的食物。
这其实是一个决策流程的重新变化,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低价工具,也不应该被简单粗暴地放在“低价”体系里拆解。
以上,由店铺提供拼好饭,还仅仅是拼好饭的基础版本。
五年过去,它已经逐渐打开“反向定制”的新模式,备受好评的肯德基中国锅盔堡就是典型案例。平台、品牌、商家开始携手针对拼好饭定制新品,借此完成一些本地化的餐饮创新。
更多品牌正在完成拼好饭的限定上线。海底捞下饭菜火锅菜的香辣干拌麻辣烫套餐、老乡鸡的农家小炒肉盖饭、紫燕百味鸡的香酥鸭腿套餐、南城香的麻婆豆腐,等等等等。总之,玩梗拼好饭的人,被拼好饭养得很好。
![]()
端着手里的饭,人,甚至无法共情以前的自己。拼好饭此身,就此分明了。
2
拼好饭口碑逆风翻盘,这并不是什么大开金手指的爽剧,而是一场漫长的打怪升级。
拼好饭当初接的是什么样的人设剧本?看看“疑似拼好饭中毒”“多吃几顿拼好饭就老实了”“拼好饭体质大发作”这些热梗,也就全明白了。
网络热梗折射出来的,往往是用户感受和大众情绪。
虽说在极致性价比下,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大大下降,但对食品安全和信息透明的不信任感,也会随之无限放大。而拼好饭全面兴起之初,中国人的食安恐惧情绪一直笼罩外卖行业上空,这让它的发展更为艰难。
其实,广大网友去年玩梗拼好饭的时候,不乏商家、老板、品牌站出来跟“清汤大老爷们”做出解释,其中有个网友说,她妈妈开的小店也上了拼好饭,一如既往地做干净饭菜,只是希望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不要为了省钱吃饭苛待自己。
没有哪个商家不想把生意做好,也没人会故意砸掉自家招牌。
![]()
不过,这种信任机制的重建不在一言一语、一朝一夕,应当在整个拼好饭之上拓开一个新生态。
拼好饭很快做出响应,联合20万品牌商家打造透明开放标杆,通过图文实况、视频直播等形式,给顾客即时更新真实的后厨环境。与此同时,它还推动100万商家升级明厨亮灶,建设透明后厨,并对开放后厨的商家给与专项扶持和补贴。
拼好饭不再是一种模糊的低价模式,反而变成了消费者可以参与“共建”的餐饮生态。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35万拼好饭商家参与“亮厨”计划,主动上传门头图、店内环境图和后厨图。为了降低中小商家食安展示门槛,拼好饭还首创“食安日记”功能,商家可以通过手机打卡方式记录餐厅环境。
![]()
不仅要吃得放心,还要让人吃得满足。
为此,拼好饭发起“万家品牌”计划,为全国1万家知名餐饮品牌提供流量倾斜、联合定制、品牌扶持等服务,成功引来了瑞幸、古茗、杨国福、绝味鸭脖、蜜雪冰城等高人气品牌。最关键的是,大牌争相上线拼好饭单品,也在倒逼平价外卖不断改善品质,无形间促进了外卖生态的正向竞争。
除了知名品牌,很多美味的小店也在拼好饭的世界里,生起了一片人间烟火。我家小区旁边的卤味店,一直以来都是回头客、熟人照顾生意。自从上线了拼好饭,它凭借薄利多销、良心经营得到了大量新客,变得愈发热闹起来。
![]()
当然,也不是什么都能拼。据我观察,参与拼好饭的餐品主要集中在米粉、面点、盖饭、小炒套餐等品类,基本没有看到过容易腐烂的生鲜、过于昂贵的食材。
在安全的前提下去做低价,这是一条好口碑的基础线。
3
很长时间里,拼好饭都在面对外界的灵魂拷问:这玩意儿,到底能够挣到钱么?
做生意不是做慈善。商家不傻,我们普通消费者也不缺心眼儿,俗话都说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以及,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站在行业角度,外卖这种高频且刚需的赛道,依靠补贴抢占份额或许能有一时的热闹,但这并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事实上,外卖行业的每轮增长靠的也不是补贴,而是供给侧进步带来的契机。
既然是做生意,那就先得知道自己挣的是什么钱。
在咱朴素的理解里,拼好饭是平台专门做了一个便宜专区。但真正的拼好饭是一种创新产销的生态,是一套从供应链到生产端再到用户侧的全链条再造工程。
一直以来,传统外卖是随机、分散的订单模式,商家每天面对的都是不确定的情况,备料多少、出餐数量等等。在这个过程里,他们需要解决高库存损耗、管理难度等问题。
举个例子,一家小小的包子早点铺,如果走传统外卖的路线,它或许要做几十个品类,这样才能尽可能满足用户更多的选择,从而增加品类竞争的优势。试想一下,普通老百姓早餐吃得再丰盛,恐怕也用不上几十种单品。
拼好饭模式大不一样。你只要拥有揉面机、蒸笼、豆浆机就能开干,至少可以上线包子或者包子豆浆套餐两种选择。设备简化了,人工成本也随之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得以集中,效率大大提升,专业做拼好饭的商家净利率比平均水平差不了太多。
比较具有说服力的数据是,2025年5月,巴比馒头正式发力拼好饭,全月新签门店885家,其中统采菜品的门店覆盖率,一下跃升到85%。短短三个月,巴比馒头单月订单量突破150万单,店均订单环比飙升867.5%。想来“中国包子第一股”的升腾,少不了拼好饭的托举。
那么问题又来了,利润是怎样拼出来的?
在这里,我们需要理清一个思路,低价是一种市场策略,对应的是消费者的价格感知度,并不能作为成本倒挂的证明。拼好饭平价不假,但它一直坚持一个前提,不低于成本价销售。
有品牌加盟店说,目前,他们在拼好饭上,由总部统一定价、统一供货,门店不用花钱就能参与营销活动,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加盟商 “不敢补贴、无力让利” 的难题。而在“集中采购+单品爆款+稳定产能”的逻辑下,原本分散到每一单上的营销、履约、闲置产能成本随之打薄,省下来的钱还能变成补贴和低价。
此外,拼好饭和普通外卖在结算方面也做出了差异化,拼好饭一单一结,平台不收取佣金,每一单的利润也是确定的。
截至目前,拼好饭入驻餐饮品牌超过5000家,全国已有超百万商家上线运营。日订单峰值超过3500万单,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7亿多。仅过去一年,知名品牌上线拼好饭运营的门店数量同比增长64%。
![]()
过去五年,拼好饭成为了行业增速最快的创新产品,也是餐饮品牌极具确定性的增长路径。
任何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前期都要面对各式各样的质疑。电子支付、电商购物、外卖团购这些名词出现的时候,哪一个没有陷入口碑困境?我还记得,当年电商刚刚兴起的时候,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是“下单一袋方便面,等了一个星期,快递终于送上门了,人也没有了呼吸”。
如今电商已经长成庞然巨物,拼好饭也熬过了百亿补贴的混战,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商业活力。拼好饭的商品逻辑,或许还可以滋养出一批“拼系”新品牌。谁最先抓住机会,谁就能酝酿更大商业价值。
2025年了,肯德基都做中国锅盔堡了,咱是不是可以幻想一下,麦当劳联合拼好饭开发一个东北烤冷面堡?
贪财好色的花儿街致力于为大家带来更有价值的阅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花儿街参考(zaraghost)、作者,侵权必究。
往期热文· 推荐
点在看的人怎么吃都不会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