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您注意到没有:现在荧幕上男明星的模样,跟以前喜欢的明星可大不一样了。好莱坞那边,施瓦辛格、史泰龙这类硬汉还在打打杀杀,满身肌肉。
可咱们东亚这边呢?这些年悄悄变了样。这不光是年轻人赶时髦那么简单,背后的事儿还挺复杂,往大了说,还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未来发展方向。
还记得咱们年轻时那会儿,五六十年代,电视上的男人可不是这样的。日本战后重建时期,"昭和男儿"讲究的是男人味,有担当,是吃苦耐劳。
![]()
香港电影里的狄龙、姜大卫,演的都是侠肝义胆的英雄好汉,一举一动都透着男子气概。那时候大家心目中的好男人,就是要有血性、有担当。
可后来,随着跟外国往来多了,从西方传来了一种新的审美观。这种审美观有意淡化传统的阳刚之气,反而推崇精致、秀气的外表。
从上世纪末日本杰尼斯事务所推出的泷泽秀明那些"美少年",到这些年韩国娱乐公司打造的各种"花美男"团体,这股风潮借着影视娱乐的力量,慢慢改变了大家的审美趣味。
说到这里,有个情况值得注意。有研究文化的学者指出,有些国外的智库把文化影响力当作一种"软实力",通过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时尚潮流,刻意地向咱们输出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您想,当坚韧、勇敢这些传统男性特质在电视上被柔化,甚至被拿来开玩笑;当买买买、玩玩玩的价值观念被过分强调,时间长了,就可能让整个社会失去锐气和批判精神。
这不是明刀明枪的侵略,而是一种更隐蔽的"柔化"手段,影响可深远着呢。
不过,各个国家受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日本在"失去的二十年"里,整个社会变得内向了,"草食男"多了,"低欲望社会"出现了,这跟某种审美趣味的流行确实有关系。
韩国把偶像产业做到了极致,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艺人培养模式。从SM到YG这些娱乐公司,他们在输出文化产品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固定了某种偏重外表的男性形象。这些现象表面上是市场选择,但背后很难说没有外来文化模式的影响。
![]()
当然,要是把东亚男性气质的变化全都怪到外人头上,也不够全面。这其实也是咱们社会自身发展的结果。
经济发展了,城市化程度高了,大家受教育水平提升了,传统的男女角色观念自然要更新。以前工业社会看重体力劳动和对外开拓,现在知识型、服务型社会来了,男性气质肯定要重新定义。
女性地位提高了,大家更关注个人情感和生活品质了,这就要求男性气质要更加丰富、更加细腻。所以,咱们讨论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分成"阳刚"和"阴柔"两个对立面,要看得更开阔些。
让人欣慰的是,近年来,从国家到老百姓,都开始反思这个问题,并且主动行动起来。在教育方面,"体育强国"战略扎实推进,各种青少年体育比赛遍地开花,都是在鼓励年轻人锻炼意志、强身健体。
在文艺创作方面,《战狼》系列电影展现的家国情怀,《流浪地球》传递的担当精神,重新唤起了大家对力量感和英雄气概的认同。这些作品能这么火,说明在大家内心深处,还是渴望那种刚健向上的精神。
![]()
更根本的变化,在于文化自信慢慢建立起来了。您看现在街上,年轻人穿着汉服自信地走着;传统武术、国学经典又重新受到年轻人喜爱。
这些都说明,我们正在重新找回文化的根,寻找那些跨越千年、流淌在血液中的精神品质,就是《周易》里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就是王勃说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坚韧不拔。这些都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说到底,一个强大民族的健康肌体,应该能包容各种各样的美。我们既需要保家卫国的战士之勇,也需要实验室里的钻研之静;既要欣赏运动场上的力量比拼,也要推崇文化创作中的温柔匠心。
真正的强大在于内心的包容和自信,在于社会能不能给每一种积极的品格提供生长的土壤。就像孔子说的"君子和而不同",男性气质的多元化表达,恰恰是社会成熟和进步的标志。
在讨论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保持文化自觉,也不能陷入狭隘的排外主义。其实啊,中国传统文化向来讲究"刚柔并济"的智慧。您看诸葛亮,既有文人的儒雅,又有谋士的智慧;关羽既忠又勇,刚毅过人;苏轼既豪放又细腻。
![]()
这些历史人物身上体现的多元气质,正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生动体现。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构建既有文明底蕴、又有现代视野的男性气质模式。
这场关于审美的变革,本质上是对民族精神自主性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开放包容不等于盲目跟风,而要在保持自己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外来精华。
未来的国际竞争,不光是经济实力的比拼、科技水平的较量,更是价值观和文化的吸引力之争。
培养既有文明底蕴、又有现代视野,刚健而不失人文关怀的国民气质,特别是塑造年轻一代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这确实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战略工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用更开阔的眼光来看待这场审美变迁。既要看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也要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必然;既要保持文化自觉,也要避免过度政治化的解读。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体系的改革、媒体责任的担当、文化创作的引导,都很重要。只有当我们的年轻一代既能欣赏多元的美,又能坚守精神的根;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文化自信,我们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真正从容自信的东方气质。
这需要全社会共同思考、持续努力。从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到学校系统的悉心引导,再到社会文化的整体营造,都需要我们用战略眼光和务实态度持续推进。
毕竟,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一代代人接力的文化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的自觉选择,最终都会汇聚成推动社会前进的磅礴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