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平房区建安街道一项备受关注的民生工程——“暖心通道·和美广场”正式竣工并投入使用。此举不仅打通了困扰居民多年的“送学绕行路”,更将一片脏乱差的闲置地,升级成为集党建文化宣传与全龄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共享空间,成为街道创新基层治理、回应民生关切的生动实践。
![]()
一墙之隔出行难,
闲置地块成“心病”
此前,建安小区与保国四校虽仅一墙之隔,但因权属边界不清、安全方案缺失等原因,通道长期封闭。居民送孩子上学不得不绕行一大圈,耗时长达20多分钟,十分不便。同时,小区西侧一块属于业主共有的闲置地长期荒废,杂草丛生、环境脏乱,逐渐成为社区环境的一块“疤痕”,居民们对此反映强烈。
街道主导破困局,
多方联动定方案
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建安街道主动担当,扛起主导责任。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精准收集民意后,街道迅速启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牵头联动区城管局、学校等多方力量共同破局。
经过多次协商,街道与学校就安全管理达成共识,签订了安全共管协议,决定在围墙上开设便民门,并配套完善的安防设施、科学划定通行时段,彻底消除了安全顾虑。最终,一个将“便民通道”与“广场改造”相结合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被敲定,旨在一次性、系统性解决居民出行与环境改善两大诉求。
![]()
“微改造”实现“华丽变身”,
小广场承载大功能
在建设阶段,建安街道全程统筹协调,确保工程高效推进。街道协调区城管局率先完成了场地的清理、平整等基础改造工作;随后,积极对接高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墙面粉刷美化,为社区注入青春活力。
在广场的功能与文化内涵规划上,街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仅精心植入了党建文化造型和文明城市宣传展板,打造出家门口的红色教育阵地,还同步增设了儿童游乐区、休闲座椅等便民设施,充分考虑了儿童、老人等不同年龄层居民的休闲需求。通过一系列“微改造”,昔日的闲置地实现了功能与颜值的“华丽变身”,成为一个全龄共享的“和美广场”。
民生“小切口”做出治理“好答卷”
如今,崭新的便民门已将漫长的送学路缩短至几分钟,居民们直呼“太方便了!”;而党建文化广场也迅速成为居民茶余饭后休闲散步、儿童嬉戏玩耍、邻里交流沟通的热门去处。
建安街道通过此次“暖心通道·和美广场”工程,以主导统筹、多方协同的治理模式,成功用民生“小切口”做出了基层治理的“好答卷”,切实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探索城市更新与社区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高琳 记者:梁可心
编辑:马云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