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禁毒不力想甩锅围困中国,中国硬气管控13类品强势破局!
大家好,我是闻叔!2025年11月10日,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管制公告,将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纳入易制毒化学品出口“特定国家名单”。
几乎同一时间,针对15家美国实体企业的出口管制暂停措施、美国船舶特别港务费减免政策同步落地。
一边是管控升级的“硬约束”,一边是政策松绑的“软红利”,这种看似矛盾的操作,是中国基于中美经贸本质与全球治理责任设计的战略组合拳。
硬招立底线:以制度刚性回应“责任甩锅”
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向特定国家(地区)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目录〉的公告》(商务部公告2025年第73号),以政策刚性划出了清晰底线。
公告明确将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正式增列入《特定国家(地区)目录》,并单独针对三国列出13种易制毒化学品,要求出口企业必须完成“事前许可申请+全流程合规审核”双重流程,未获许可的出口行为将依法追究责任。
这一政策的靶向性极为明确,直接回应了美国近期在芬太尼问题上的片面指责。
据美国缉毒局(DEA)2025年年度报告显示,美国国内流通的非法芬太尼中,超过80%来自其本土及墨西哥的地下加工窝点,但美方部分政客却持续将责任归咎于中国化学品出口,甚至在国会听证会上称“中国管控漏洞导致芬太尼流入美国”。
这种罔顾事实的“责任甩锅”,既忽视了中国作为《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缔约国的履约努力,也回避了美国自身禁毒体系的监管短板。
面对这种无端指责,中国没有陷入“口水仗”的消耗,而是以制度升级给出最有力的回应,这种“以管理代辩论”的思路,正是大国治理智慧的体现。
从国际共识来看,易制毒化学品管控本就是全球禁毒合作的核心内容,中国此次调整目录完全符合国际公约要求,与欧盟对化学品出口实施的“REACH法规”、美国自身的“化学品管理法案”逻辑一致,均是通过源头管控防范风险。
这13类化学品并非普通商品,其中包括N-苯乙基-4-哌啶酮等合成芬太尼的关键前体,中国此前已对相关化学品实施严格管控,2019年至2024年间,相关化学品出口合规率连续保持100%。
这次针对美加墨三国细化管控流程,本质上是通过“精准画像、分类施策”落实国际义务。
既对高风险国家强化监管,又为其他国家保留正常贸易通道,这种差异化管理模式,既守住了“零容忍”的禁毒底线,也从根源上堵住了被片面解读的空间,让管控行为始终站在规则与道义的制高点。
软招留余地:以合作诚意传递“对话信号”
在以硬招立住底线的同时,中国同步释放的柔性举措,则以合作诚意传递出清晰的对话信号。
据商务部外贸司2025年11月10日发布的配套通知显示,当天共有15家美国实体企业被移出“出口管制限制清单”。
涉及汽车零部件、医疗设备、电子元器件三大领域,这些企业可恢复从中国采购生产必需的关键物料;交通运输部同日发布公告,明确自2025年11月11日起至2026年11月10日,暂停向进出中国港口的美国籍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
![]()
这两项政策并非无原则的妥协,而是基于中美产业链实际融合度做出的务实选择。
以汽车产业为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美国通用、福特等车企在华零部件采购额2024年达380亿美元,其中被解绑的几家零部件企业,为美国本土汽车组装厂提供的核心部件占比超过40%。
而特别港务费的减免,按照2024年美国船舶在华港口作业量测算,将为美方企业每年节省运营成本约680万美元,直接降低美国农产品、液化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对华出口的物流成本。
从产业关联的深层逻辑来看,这些柔性举措的价值远超短期利益。
被暂停管制的15家美国企业中,不乏像博格华纳、德州仪器这样的行业龙头,它们长期深耕中美供应链,其生产稳定性直接影响中美两国数万个就业岗位。
以博格华纳为例,该企业在华采购的涡轮增压器部件,直接供应其美国俄亥俄州工厂,支撑着当地2000多名工人的就业,此前的管制措施已导致其美国工厂出现部分生产线停工。
而特别港务费的减免,则精准惠及美国农业与能源出口,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达3500万吨,其中80%通过海运完成,港务费减免将使每吨大豆出口成本降低约3美元,显著提升美国大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这种“精准滴灌”式的政策设计,恰似商务谈判中“先释放诚意、再推动共识”的破冰之举,中国将实实在在的利益摆在桌面上,同时也把“是否以诚意回应诚意”的选择题清晰地交给美方,为理性对话预留了充足空间。
![]()
组合拳破局:从中美博弈的“被动应对”到“主动塑造”
将硬招的“刚性约束”与软招的“柔性激励”置于同一框架审视,中国对美经贸策略的核心逻辑便豁然开朗:在涉及国家责任、国际规则的底线领域寸步不让,在具备合作空间、符合共同利益的领域保持弹性。
回顾过去十年的中美经贸互动,中国的策略重心已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塑造”的深刻转变。
2018年美国发起关税战时,中国的举措多以“对等反制”为主,属于典型的“应对式”施策。
而此次“一紧一松”的组合拳,则标志着中国开始主动设计博弈框架,通过“划定红线+预留通道”的双重设计,引导中美经贸关系向“理性博弈、务实合作”的轨道回归。
![]()
这种转变的底气,源自中国经贸实力的稳步提升: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5.92万亿美元,连续7年保持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地位,同时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美国有260万个就业岗位与对华贸易直接相关。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策略设计既无需回避分歧,也不必刻意妥协,而是以“底线思维+共赢理念”平衡双方利益。
从全球经贸格局的宏观视角来看,中国此次推出的组合拳,更蕴含着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完善的深层考量。
当前全球产业链正处于重构的关键期,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双方的经贸互动不仅影响彼此发展,更关乎全球经济的稳定。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显示,若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升级,将导致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下降0.3个百分点,而务实合作则能为全球经济注入0.5个百分点的增长动能。
中国的策略设计,正是基于“对抗无赢家、合作是正道”的基本判断:通过严格管制展现守护国际规则的底气,以政策松绑传递推动务实合作的诚意。
这种“精准控局”的能力,既是中国经贸治理体系日趋成熟的体现,也是大国担当的具体实践,既不纵容“责任甩锅”的单边主义,也不放弃“互利共赢”的多边理念。
这盘关乎中美经贸未来的新棋局已然开局,下一步如何落子,主动权已部分移交至美方手中,是接过合作的橄榄枝,以诚意回应诚意,还是继续沉迷于单边施压,让分歧拖累双方发展,答案将直接影响中美经贸关系乃至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向。
而历史早已证明,唯有理性务实、相向而行,才是中美经贸关系最可靠的“压舱石”。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国际锐评|芬太尼之“毒”要靠美国自己根除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调整出口管制管控名单措施答记者问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美国历史上5次发动“关税战”伤人害己!欧盟或对美科技巨头征税,德国总理候选人:“美政策加大金融危机提前到来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