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持续三年多,大家常说是因为北约东扩,这话没错但没说透,真正让局面大变的其实是能源和矿产买卖的变化,欧洲过去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俄罗斯也靠这个底气足,可2022年北溪管道被炸后,欧洲立刻转向美国买液化气,到2025年第二季度,一半以上的供应都来自美国,俄罗斯不仅收入减少,影响力也跟着下降。
![]()
石油已经不能算作唯一王牌,美国靠着页岩油技术,在2018年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这样一来它不仅能够自己使用,还能出口给别国,把能源当作一种施压工具,现在更重要的是稀土、锂、钴这些材料,制造手机、电动车和导弹都离不开它们,2010年中国限制对日本出口稀土,日本电子企业直接停产,去年底中国又对美国出口镓、锗、锑加以限制,美国方面立刻表示困难,这不是表面问题,而是真正能卡住对方的关键手段。
欧盟很早就开始考虑如何避免被别人限制,他们在2024年5月推出了《关键原材料法》,主要目的是自己开采、加工和回收这些材料,计划到2030年实现至少10%的原料自给,40%在本地区加工,25%依靠回收利用,同时确保没有单一国家供应超过65%的份额,这一措施直接针对像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资源大国,旨在减少对外依赖,将供应链掌握在自己手中,这种做法与美国推行的“友岸外包”策略相似,都是为了防范供应中断的风险。
![]()
历史从来都是这样运作,十九世纪英国夺取印度棉花,为的是织布赚钱,左宗棠收复新疆,其实是为了保住棉线供应,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想控制东南亚的石油,希特勒攻打高加索,也是奔着油田去的,现在大家不再打仗抢土地了,改成争夺矿产、提炼技术和出口通道,本质没变,只是换了个说法,叫做资源控制。
![]()
技术标准也变成新的竞争领域,谁能够制定规则,谁就能掌握话语权,比如绿色氢能怎样做才算环保,电池回收怎样才算合规,这些标准一旦确定下来,其他国家就不得不跟着执行,美国联合一些国家组织清洁能源供应链联盟,欧盟推行碳边境税,表面上是为环保考虑,实际上是想让发展中国家按照他们的技术路线走,如果不采用他们的标准,产品就无法进入市场,这就像一把软刀子。
![]()
现代战争不再只看枪炮火力,更考验资源储备实力,俄罗斯长期依赖油气出口,如今能源收入被美国大幅削减,中国掌握稀土和关键矿产供应,能够直接影响美国高科技产业的运转,欧盟试图建立自主体系,但短期内难以摆脱对外依赖,各国表面上倡导和平合作,实际却在争夺资源、技术和规则主导权,这种竞争比传统战争更复杂,虽然不见硝烟,却处处都是博弈的战场。
没人会直接说想抢别人的矿,但行动早就开始了,美国向欧洲卖天然气,是借机会插手,中国限制金属出口,是在展示实力,欧盟通过立法设限,是为了提前防备,大家都知道,未来十年谁能控制关键资源,谁就能在国际上站稳,战争的方式变了,但背后的道理没变——谁掌握命脉,谁就有话语权,这一点无论技术怎么进步,都不会改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