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莫让“表演式忙碌”绊住实干脚步》。评论指出,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有的人把办公平台当作“戏台”,在工作中耍假把式,热衷于搞“表演式忙碌”。这不仅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更会贻误改革发展良机。
灯光亮到凌晨,实干落到何处?有些人,每天都有开不完的会、签不完的字、加不完的班,白天黑夜连轴转,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看似脚不沾地、手不停歇,实则是“只重痕迹不重实绩”的表演,是“只求留名不求留功”的作秀。审视这种“表演式忙碌”,比“不作为”更隐晦,比“慢作为”更矫情,必须撕开伪装,还实干以本真。
真忙看实绩,假忙露马脚。“表演式忙碌”的本质,是政绩观错位,功利心作祟。有的把“熬夜加班”当作日常标签,却没能写出有用的调研报告;把“会议留痕”当作工作成绩,却无法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把岗位当舞台,把职责当剧本,把精力用在“包装自己”,最终沦为“政坛演员”,奥斯卡欠他一吨小铜人。
![]()
朋友圈里晒不停,百姓心中有杆秤。这种“表演式忙碌”,伤的是民心,误的是发展。群众盼的是“马上就办”的效率,并非“拖到下班”的作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堆积成山”的文件。当干部把时间耗在摆拍留痕上,民生项目就会原地不动;当精力用在应付检查上,发展机遇就会悄悄溜走。
以实破虚,让忙碌回归为民本质。破解“表演式忙碌”,关键要拧紧政绩观的“阀门”,树牢“实干者有位、空谈者靠边”的价值导向。要让考核标准更清晰更精准,既看痕迹,更看实绩;既听汇报,更听民声,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判干部的硬标准,让伪装者无处遁形、真干者脱颖而出。毕竟,绩不是汗流浃背演出来的,是扑下身子干出来的。
少些痕迹秀,多些实绩优。干部的价值,在务实功、求实效,并非图虚名、玩花活。少些“表演式忙碌”,多些“沉浸式实干”;少些花里胡哨的表面文章,多一些脚踏实地的“里子工程”,才能以真担当回应民盼,以真作为推动发展。毕竟,百姓记住的,不是你加了多少班、开了多少会,而是你解决了多少难题、带来了多少实惠!
文/何高峰
图/互联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