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近日,在汉长安城遗址公园章城门外,一辆危废转运车在皂河桥面侧翻,车厢破裂,深褐色的废机油涌出,迅速蔓延至桥面,并顺着坡度流入河道——这是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5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的现场。
![]()
西安市生态环境保护莲湖分局组建应急突击队。张华摄
险情突发,多方联动争分夺秒
“是生态环境局吗?我驾驶的危废转运车在章城门外发生侧翻,机油泄漏。”演练现场,司机师傅的紧急电话刚挂断,信息便通过值班人员迅速上报。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莲湖分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四级响应,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污染较量的“环境保卫战”全面打响。
![]()
应急突击队乘坐皮筏艇在河道吸附油污。张华摄
莲湖分局同时联动西安创业水务有限公司等就近企业力量赶赴现场,向区级和市级汇报情况。
10分钟内,应急突击队、监测组、警戒组、处置组等十余支专业队伍携带消防沙、吸油棉、拦油索、防护服等装备火速集结。无人机腾空而起,对河道进行高空巡查;警戒线迅速拉起,周边群众被有序疏散;耐酸防腐桶就位,承接泄漏残液。
![]()
无人机飞行组起飞无人机巡查河道。张华摄
“泄漏物确认为废弃机油,部分已入河。”皂河作为西安市的城市生态水系,一旦污染扩散,后果不堪设想。
科学处置,科技赋能精准控污
“立即在河道下游布设拦油索,防止扩散。”“监测组马上采样。”“应急组开展路面吸附和河面清理。”副总指挥曹鹏现场调度。应急处置组队员身着防护服,手持吸油棉对桥面油污进行全覆盖吸附;另一组队员乘坐皮筏艇驶入河道,在水流下游快速架设黄色拦油索,如同一道“水上长城”将污染物牢牢锁在可控范围。
![]()
应急监测组迅速采取水样。张华摄
与此同时,监测组在事故点、拦油索处、下游敏感断面布设多个监测点位。便携式监测仪数据显示:事故点油类浓度高达3.2mg/L,远超地表水标准,而下游仍为0.01mg/L——污染尚未扩散,但形势紧迫。
西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石小锋说:“拦油索成功拦截污染物,建议立即开展河面吸附处置。”随后,队员们用吸油毡对水面浮油进行“地毯式”清理。每一寸被污染的水域,都被细致覆盖、打捞、封装。
数据回落,应急响应成功终止
30分钟后,第二次监测结果传来:事故点浓度降至0.12mg/L,拦油索处为5.8mg/L,下游仍保持0.01mg/L。“污染物呈下降趋势,拦截有效。”专家进行了研判。
又一轮清理完成后,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事故点0.04mg/L,拦油索处0.51mg/L,下游无异常。“各项指标趋于正常,建议终止应急响应。”专家组最终确认。
以练为战,筑牢生态安全防线
“演练场景逼真、响应迅速、处置科学,充分检验了预案的可操作性和队伍的实战能力。”西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王江宏表示,此次演练实现了预期目标,指挥部决策果断、指令清晰、流程顺畅,各小组响应及时、配合紧密,全面展现了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专业水准和协同能力。他建议后续持续加强培训演练,动态优化应急预案,不断提升应急处突的精准性与实效性。
演练结束后,西安市生态环境局莲湖分局局长姬勇对应急突击队进行了授旗。他指出,这面旗帜承载着守护生态环境的千钧重任,凝聚着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的殷切期盼,更彰显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坚定信念。当前,环境风险隐患复杂多样,突发处置任务艰巨繁重,组建突击队是主动适应生态保护新形势、筑牢安全防线的关键行动。希望应急突击队铸牢“忠诚之魂”,牢记“国之大者”;锤炼“专业之能”,精研监测溯源、污染防控等技能;永葆“奋斗之姿”,发扬连续作战作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