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末,日本京都大学公开承认保存着466具琉球人遗骨,这一消息揭示了尘封的历史。这些遗骨并非考古发掘所得,而是19世纪70年代日本吞并琉球后系统性盗挖的结果,连琉球王室墓穴“百按司墓”也未能幸免。
![]()
日本吞并琉球这一步落下去,接着就是同化,学校里的人跟着政府的路数走,京都帝国大学那边,清野谦次领头,人下到墓地,骨头一袋一袋往外搬,说是做研究,说要把“日琉同祖”立住,拿生物学讲道理,照片、测量、标签贴好,报告里话摆齐,读起来像学问,背后那条线拉过去,清野谦次教过石井四郎,731部队那一页翻出来,实验、军方、殖民地,学术的壳撑着政治的用处,这些名字放在一起,想不出别的解释,骨头被放进柜子,学术的名义盖上去,钥匙在校方手里。
![]()
琉球这边不认,祖先在别人家的抽屉里,要求归还的声音一直没停,2018年,松岛泰胜带队,把京都大学告上去,文件交了,证人陈述做了,法庭上的话摆得清清楚楚,2022年结果出来,诉讼输了,法院说大学能把遗骨作为学术资源保存,不限期,通知发出,琉球人看着这个决定,心里那根弦绷着,文化的归属没着落,人权的尺度不好对,一边是判决书,一边是祖先的名字和来处,研究界的消息往外放,古DNA的新数据上桌,付巧妹团队的论文,把琉球群岛特别是宫古岛人群,跟古代山东人群的遗传联系标了出来,时间点往前推,大约一千五百年,魏晋南北朝那会,海上的路有人走,或为避乱,或做买卖,岛上有人来,有人留,血缘有了新轨迹。
![]()
地图往南北拉,1372年,琉球入明朝册封体系,往来就不断,朝贡船来来往往,五百多年,岛上用中国年号,官制照着学,文书的格式、建筑的样式,城墙、门额、碑刻,都能找到脉络,日本人挖骨头这段,跟战后冲绳的处境放在一起看,土地只占日本0.6%,基地的比例却压到70%以上,飞机起落,训练日程,居民的作息受影响,地方财政和生活秩序都要让路,现实层面的压力在,历史层面的记忆也在,古DNA的结果把“日琉同祖”那套说法掀开,岛上对自我认同的讨论加深,年轻人去查族谱,老人讲旧话,社群里开会,关于地位、关于未来的问答,摆上台面。
![]()
京都大学实验室里那466具遗骨,编号在卡片上,棉布包着,超过了物件的范畴,成了历史的见证,殖民时期的掠夺方式、学术表述的用语、抽样、封存、展示,再到今天基因数据给出的跨海迁徙线索,一条链子串起来,琉球人希望的很明确,带回去,按礼安葬,家族名册补上缺口,文化的仪式走完,这不仅是礼节,也是认同的落点,这段路看下来,披着学术外衣的叙述撑不住,材料对不上,数据说话,尊重历史事实,尊重文化尊严,案卷归档,遗骨归乡,研究公开透明,社会沟通到位,往后走,靠这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